向樂觀主義大師們致敬-看完司改國是總結會議直播有感

廖義銘(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 政治法律學系教授)



從電視直播中看到那麼多代表人民的司法改革專家們,在總統府內認真聆聽、慨切發言,我個人十分敬佩。

我最敬佩的一點,在於這些認真的學者專家、社會賢達們,竟然願意在沉悶的會議現場裡,坐到最後一分一秒,並且從他們的發言中,他們似乎真的相信,當他們的理想成為司法改革結論文字的一小部份時,是能夠不受當前台灣政治惡鬥的影響,而落實在立法與制度實踐中。

我敬佩對司法體制的改革,抱持著樂觀主義的任何人,我認為司法改革若有一天,真有一絲絲的成果,那絕對是因為台灣的社會,仍有著少數樂觀主義者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堅持到最後一分一秒鐘,而且,後來沒有變成酸民。

我以上對於司法改革的看法,絕對不是對參與司法改革會議的各位委員們之奉承,而是對於司法改革的成功條件之沉重解析。

從司法改革總結會議的電視直播中,我們看到,原來司法改革會議的委員們,他們所談論議題範籌之廣泛、牽涉到的主客觀問題之複雜、碰觸到的法規制度之內容之繁瑣,而我們的總統和司法行政事務之主要政務負責官員們,卻竟然相信可以透過在憲法上未有任何合法位置的司改國是會議,讓主事者以主觀成見來聘請出席委員開會,並將他們在開會時講的話,寫作成一些以空洞的文字所組成的會議決議,就可以視為是符合全民利益的司法改革方向;並且,只要讓司法行政部門的中高階公務員們,詳細閱讀這些司改會作成之結論,他們便能夠將這箇中之理想,精確地轉化成修法的提案,並且逐步地在立法過程中落實。

這種「治大國如烹小鮮」般的治國樂觀主義,讓我更不得不想像,當蔡總統強調司法改革「不會今天開完會,就船過水無痕」時,她憑著是什麼樣的智慧,來判斷某些特定的、具體的改革措施,例如開放法庭直播,一定能使我國的司法體制,贏得民眾更多的信賴?我們的總統又是憑著什麼樣的信心,相信立法院在討論時,各政黨立法委員們能夠和司改會的委員們一樣,總是保持理性與公益思考,而將政黨利益摒棄於立法院內?

當我做如此想像時,我只能說,我國總統、司法院、法務部及執政黨的執政團隊官員們,他們確實都具有高度的樂觀主義;而且他們的樂觀主義,讓他們認定事理的因果關係之變化,總是簡單而直線的。於是他們都相信,只要他們的理想是對的,就能夠受到廣大民眾的接受;而只要廣大民眾所能接受的,實行起來便有很好的成果。

例如,他們都相信,未來當民眾在家中電視上看到法庭審判實務的直播時,他們就能夠對所謂的證據法則,了解得更加透徹;於是只要大家多在家裡看法庭電視直播,就可以知道哪一位法官是正義的使者;哪一位法官是恐龍的化身。

但看完司改國是會議的總結會議之直播後,我卻對當前台灣的執政團隊之治國樂觀主義,有了些許的憂心。因為,他們曾直率地認為,將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予以砍半,就可以在國家財政上實現世代正義;他們也曾相信,讓勞工能夠得到一例一休的待遇,就可以在經濟發展上得到勞資雙贏;他們最近更相信,在下午最熱的時候不准公務員吹冷氣,就可以有效因應能源短缺問題時。

我憂心執政團隊的治理樂觀主義,運用在司法改革上,若後來發現台灣的政治與社會現實,總是不像執政團隊們所想像的那麼直線、那麼單純時,這些抱持著樂觀主義來對國是會議下結論的國家領導者們,會是如何地評價我們的人民呢?他們能否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堅持樂觀主義到最後一分一秒鐘,還是變成了酸民,認定一切的問題和後來的不如意,都是國民黨的威權統治、慣老闆、阿共仔和各種恐龍們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