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船頭歷史場景重現 許立明:連通高雄港灣脈絡

新聞中心報導
哨船頭歷史場景重現啟用典禮(28)日盛大舉行,高雄市長許立明、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文化部長鄭麗君均出席剪綵,許立明指出,高雄從小漁村發展到軍事港口,然後成為工業貿易大港,哨船頭是商業經貿聚集的基地,也一直保有巡檢功能,歷經33年後,總算將哨船頭連接至英領館這段歷史的紋理打通。 

許立明表示,高雄水岸歷史廊帶再現的重要起點,從雄鎮北門、哨船頭、旗后燈塔、哈瑪星、棧貳庫、鐵道文化園區、駁二、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到高雄港埠旅運大樓、展覽中心、市圖總館等,就是高雄文化最真實的起源及最大的轉變,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水岸地帶。 

哨船頭從19世紀中葉就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港區,日治初期,哨船頭仍維持高雄港灣進出口中心角色,打狗支廳更由旗後遷移至此。戰後,哨船頭仍維持巡檢功能,但港口安檢所設立,阻隔山上英國領事館官邸。 

許立明並感謝海巡署、航港局、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和市府取得共識並攜手合作,哨船頭歷史場景始得以再現,連通港灣脈絡,而臨港水岸廊帶成為民眾可親近共享的場域,讓民眾以19世紀的歷史視角,漫步在岸邊、看見打狗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