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宋祥霖/高雄報導】客家委員會與高市客委會共同辦理的「美濃雙語教育微旅行」11月12日登場,上午活動在美濃、六龜地區13所校園開放以客語為教學語言的課堂觀課;下午在吉東國小主場地辦理教育產業博覽會、教育短講與綜合座談。藉由輕鬆宜人的微旅行活動,與各界交流分享面對母語流失及教育變遷的困境下,美濃地區推動客語復振與時俱進作為,進而擴大高雄市雙語教育推動的效能。
高雄市副秘書長張家興代表市長陳其邁致詞表示,感謝客家委員會長期支持本市推動客語教學,高師大、屏東大學輔導團隊以及一線教師在客語教學的努力。今日美濃雙語教育的執行緊扣政府推動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主軸,即教育雙語化及數位化的推動。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母語穩固基礎下接軌國際語言及數位科技,而非弱化母語使用及學習。陳市長強調,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客家文化須以語言傳承。高雄市落實「客家基本法」積極推動客語促進客語復振,是當前市政施政重點工作,未來期望客家鄉親能在社區及家庭能多多使用客語,讓客家文化永續傳承。
客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提到,今天難得有機會看到高雄市學校在進行客語沉浸式教學的情形,與會者非常踴躍,而且覺得此行能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他接著強調,客語為國家語言之一,在《國家語言發展法》架構下客委會已研擬《客家語言發展法》草案,並在8月及9月間辦理多場公民論壇,期望能以更廣泛、更具體的面向推動客語,共同朝向國家語言永續傳承、復振及發展的方向邁進,讓各種語言能平等、互動與交流,促進人類與多元文化的發展。美濃國中小及幼兒園推動以客語為教學語言的成功經驗,可為全國各地參考。
除客委會楊長鎮主委、高雄市張副秘書長與會外,包括文化部、教育等部會代表也都出席今日下午教育短講及綜合座談。高師大鍾鎮城教授、屏東大學陳雅鈴教授及吉東客家人文實驗學校劉家宏校長等人,在吉東國小暖暖冬陽下,分別就國中小客華雙語、幼教客語沉浸教學及客家實驗學校主題進行短講,並與來自全國教育現場的客語教學者、各校課程規劃代表、專家學者與機關代表分享目前美濃雙語教育生態之形成及進行雙語教育策略及實務面作法。台北教育大學林文韵教授「看到客華雙語教學,語言的轉換在課堂中自然流轉著,就像在家庭裡一樣」,陳仁富教授說「在一年級的教室裡,老師幾乎用全客語,孩子的對話也用客語,令人感動」;范姜淑雲老師也提到「更令人驚訝的是客語結合數位科技化,用google去學習,殊為難能可貴!」
高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表示,因應現代教育變遷及解決客語流失困境,自102年起高雄美濃(杉林及六龜)等客家重點發展區各級學校實施客華雙語、幼教客語沉浸式教學。至今已發展完整之雙語專業教師團隊。更為接軌國際,建構全區英語雙語教育,提前布局建構全區客華+英雙語教育、同時以數位化及科技化教育結合雙語進行教學,增強孩子們在數位語言教育的能量。在高師大鍾鎮城教授團隊長期觀察研究發現,參與學童不但客語口說能力有顯著成長且母語意識明顯提高,反映當今美濃雙語教育生態作法對母語復振有積極性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