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永漢/高雄報導】有鑒於近日酒駕案件頻傳,高雄市政府對此嚴正表示,為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已持續展開全市取締酒駕之大執法,取締時除遵守相關法律程序及更會加強現場蒐證,以便法院從重判刑。市府強調,絕對嚴格取締酒駕,執法不會有假期,全力打擊酒駕行為。陳其邁市長12/29日更邀集高雄地方檢察署、橋頭地方檢察署,與市府警察局、法制局、交通局等相關局處共同研議相關配套措施,採取具體行動,強力取締執法,以達成嚇阻酒駕之效果。
市府邀集高雄地檢署及橋頭地檢署共同研議,在酒駕案件之執法上,達成下列共識:
一、酒駕者經有罪判決或緩起訴,將命其至殯儀館易服社會勞動或提供義務勞務。
二、偵查中對於酒駕累犯,將視情節諭知酒駕者必須在固定時間向轄區派出所報到、限制住居,以防止其再次酒駕。
三、對酒駕累犯而有情節重大、造成重大傷亡或事後有逃避責任之情形,請檢察官得視情節向法院聲請羈押。
四、如有事實證明酒駕者業經勸導仍執意開車,或有故意快速行駛、闖紅燈或連續衝撞之犯行,警方將檢具事證,建請檢察官得視情節以具有不確定殺人故意之殺人罪進行偵辦。
五、對酒駕累犯而有情節重大、造成重大傷亡者,地檢署將儘速偵結,並向法院具體求處重刑,以嚴懲酒駕。
另現行中央法令遭外界質疑有罰則過輕、無法遏止酒駕歪風之缺失,對此,市府同步提出六大修法建議,期能完善法令規範,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爰修法建議如下:
一、酒駕者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除罰鍰、吊銷其駕駛執照及不得考領外,並建議沒入車輛。
二、車主在明知駕駛人飲酒仍將車輛交於酒醉者駕車之情況下,除處罰鍰、車輛牌照吊扣3個月外,並建議吊銷車主之駕駛執照。
三、建議將酒駕累犯之定義自五年延長到十年,亦即十年內再犯者即屬之;而對於有酒駕紀錄者,限制其僅得駕駛具備酒精鎖之車輛,以防範酒醉者駕車上路於未然。
四、對於酒駕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建議以不確定故意殺人罪之刑度論處。
五、建議酒駕者之同車乘客須連帶負刑事責任。
六、建議公布酒駕者姓名並於其身分證註記酒駕。
除強化酒駕案件之執法及提出中央法令之修正建議外,市府將修正「高雄市檢舉交通肇事致人傷亡逃逸獎勵辦法」,納入檢舉酒駕獎金之相關規定,增加酒駕案件之檢舉誘因,藉由提高檢舉量來減少酒駕案件之發生,期能在中央法令完備前,加強保障及守護市民生命身體之安全。
高雄市政府表示,酒駕肇事致死,是萬惡之事,為社會公眾所不容,市府一定會強力執法,呼籲酒後勿心存僥倖,酒駕行為害己害人,避免更多讓人心痛的悲劇再發生。
關於我
新聞大聯盟/新聞聯播單位/合作媒體
- 高雄市雲網路多媒體新聞協會
- 高雄市新聞從業聯盟總會
- 高雄市新媒體記者聯誼會
- 高屏新媒體記者聯誼會
- 港灣新聞網
- 高雄港區新聞網
- 記者爆料網
- 賴傳媒
- 波新聞
- 南部最大聲
- 崛起新傳媒
- 新角度傳媒
- 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 17news 民生好報
- 瑩響力傳媒
- 屏東時報電子報
- 號角新聞網
- ENN台灣電報
- 探即新聞 | TanJiNews
- 蒂思綠新聞T.THREE NEWS
- 台灣新聞雲報
-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
- 視點新聞網]
- 福爾摩沙時報
- 好報新聞網
- 商報新聞網
- 京海傳媒
- 飛揚新聞
- 蹦新聞
- 本平台以專業、客觀、公正為核心,透過新聞網站與電子報系統,定期將重要新聞與評論傳遞至多元讀者群。涵蓋範圍包括:
-
-
政策決策圈:中央及地方行政單位、民意代表辦公室
-
公共治理圈:各縣市首長、地方民代與社會團體
-
產業影響圈:全國公協會、產業意見領袖與專業社群
我們致力於讓新聞資訊直達關鍵讀者,促進政策對話、產業交流與社會共識,確保公共議題能獲得充分關注與討論。
-
-
-
熱門
-
紅線、黃線、白線到底可不可以停車呢 別再傻傻分不清
2018-01-10 -
反詐Team Taiwan 警政署與企業聯手 公私協力誓言趕走詐騙!
2025-02-12 -
高雄國稅局舉辦107年度租稅法規進修班-洗錢防制法令課程,歡迎報名參加
2018-03-14 -
海外購物注意!半年超過6次進口將被課稅,基隆關提醒民眾查詢
2024-10-02 -
洪門最大山頭五聖山信廉總堂洪金寶接任總堂主暨新貴人斬香大典
2017-05-29
推薦
-
中華新聞報/氣溫33度仍堅守崗位!枋寮分局啟動調撥車道疏導返程車潮
2025-10-26 -
中華新聞報/匠心修復再啟航!海洋委員會攜手蘭陽博物館讓「石港春帆」詩意重現
2025-10-26 -
中華新聞報/波蘭爵士女神再登高雄舞台 「Poland-Taiwan Jazz Connection」圓滿落幕
2025-10-26 -
中華新聞報/明(27)日起油價調漲!中油公告汽柴油各漲0.5元與0.6元
2025-10-26 -
中華新聞報 胡一鳳老師專欄 / 九的多重宇宙:從帝王尊號到九九歸一 — 從桓景登高避瘟到現代生命教育的啟發
2025-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