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跨年展「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12/31開幕

【記者許綾芳/高雄報導】為迎接新年及農曆過年,佛陀紀念館跨年展出「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這是大陸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和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合作五年大展之一,參展單位包括雲南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昆明市博物館、普洱市博物館、臨滄市博物館、雅安市博物館、雲南李佳山青銅博物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相當殊勝。

此次重要貴賓來自於大陸在線上的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胡冰副會長、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譚平主任,以及財團法人文化台灣基金會榮譽董事長洪孟啟、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海旅會高雄辦事處主任孔倫、中華兩岸一家親交流協會理事長湛秀英、各界藝術家、高雄科技大學楊慶煜校長等。

胡冰副會長致詞表示,很高興通過線上方式與大家相聚佛光山,共同出席“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展覽開幕式。佛陀紀念館、中華文物交流協會雙方在文物展覽、文物返還、學術研究等開展深入合作,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長空有月明兩岸,秋水不波行一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文化基因和紐帶,最後,預祝展覽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譚平主任表示,茶,源自中國,盛行世界,是承載歷史和文化的“中國名片”。本次展覽 “茶馬古道”作為主題,以茶論道,以茶交友。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佛陀紀念館為促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先後合作舉辦5個以佛教藝術為主題的系列文物展覽,希望雙方在未來合作中,可以繼續做出更多亮點紛呈的文物展覽。

館長如常法師說,此次展覽透過大陸線上互聯網交流,有八個博物館的文物收集、資料、高解析度圖片,來了解茶馬古道。展覽有三個單元:「第一單元 茶馬歲月」,從中國六大茶山了解茶的運輸,「第二單元 古道春秋」,看開山之路的驚險艱難,「第三單元 共譜畫卷」,茶馬古道是由人行走出來的天塹之路,見證了人與自然的融合。「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中國的茶祖,吳理真以北斗七星的方位在蒙頂山種了七顆茶樹,是二千多年前人類的智慧,透過馬幫文化、馬伕等,從風土人情、帶動語言、習俗、信仰的流通、文化的融合,非常值得觀賞探索。

洪孟啟董事長致詞,茶馬古道充滿傳奇,充滿想像,長路相貫這展覽有三個文化資產的層次──1.四川雲南至青康藏高原翻過喜馬拉雅山到南亞通向全世界,跨過金沙江、怒江,形成的田園景色是珍貴文化資產。2.在交通史上層次,看到交換的生活方式,喝茶中以禮相待執手進退。3.文化大層次上,最重要是民族之間的融和。

「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要和台灣民眾一起度春節,12月31日開幕,橫跨兩個展廳,於佛館本館二樓第一、二展廳,展期自12月31日至2022年4月3日,也會呈現線上展覽讓台灣民眾一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