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到」- 浩心齋命理工作室邱柏維談生活起居及飲食

【記者葉璟頤/高雄報導】「夏至到」-  浩心齋命理工作室邱柏維特別分享本報讀者相關生活起居及飲食建議事項,他表示,在中國節氣有所謂的「二分二至」,二分指的是春分、秋分。其中,春分、秋分為日夜等長的節氣,二至指的是夏至、冬至,冬至是夜長晝短,而夏至則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就陰陽消長的觀念裡,夏至是一年裡陽氣最強旺的一天,但也代表著陽氣不再增長,陰氣由此萌生的現象,在《恪遵憲度抄本》這裡有段敘述就說明了這個現象:「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是說夏至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今年2022年6月21日酉時正刻正式進入夏至節氣。
『鹿角解的夏至』
在《禮記》中也說到:「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鹿角便開始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鼓翼而鳴;半夏、木槿這兩種植物也逐漸繁盛開花,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現。
『炎熱的夏至』
在台灣的俚語裡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夏至,愛呷不愛去。」意思是說,夏至的的天氣相當炎熱,朋友約吃飯,雖然有點動心,但是一想到外頭太陽高高掛,熱氣又使人懶散,最後還是不出去吃飯了。但實際上夏至並非最炎熱的時節,緊接著之後來的小暑、大暑,才是北半球每年最炎熱的時候。
『吃麵習俗』
夏至這一天,某些國家會有一個「吃麵」的習俗,因為此時節正逢新的麥子收成,將其製成麵食品嚐,有「嚐新」的意思在裡面。故民間有「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常見疾病』
炎熱夏至,許多人為了消暑,便會毫無節制的喝下大量冷飲、冷盤、冰鎮啤酒、西瓜、涼拌菜等生冷食物,就是這樣的貪涼的行為,容易造就了夏季腸貓疾病的好發。同時,也因高溫、悶熱、雷雨、強風、冷熱交替(室內冷氣、室外高溫),等氣候問題或生活習慣都容易會引發頭痛;加此火氣旺盛、不易入眠、睡眠品質差、精神疲勞等,都會加重夏季頭痛的症狀。建議可以透過飲食調養、水分補充、舒緩情緒、適當休息等方式,進行改善。
『飲食原則』
    夏至是一年裡代謝最旺盛的季節,在中國五行學裡,夏季屬火,在臟腑主心及小腸,味主苦,故要注意清心、穩定情緒、解暑、健脾養胃,也因為人體的消化系統相對較弱,為了降低對脾胃的負擔,飲食上座以清淡為佳,避免過度油膩、難以消化的食品。像是冬瓜(消水腫)、蓮子(味苦,具強心功能)、芒果(健脾開胃)、鳳梨(開胃順氣、幫助消化)、榴槤(健脾益氣、補腎壯陽)等當季的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
『生活起居』
 夏至時節,養生最佳方式即為順應自然陰陽盛衰的變化,依循天地運行規則,宜晚睡早起,擁有一個心愉情悅的生活,如此,方能將無情的炎炎夏日陽光,化為有晴的希望光芒。

【圖/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