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文/綜合報導
最近,外界關注海洋保育法的審議進度。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於昨天(14日)主持一級主管及所屬機關首長會議,強調了立法對於保護台灣海洋環境的重要性,並希望能平衡立法對於各界的影響,責成海洋保育署加強社會溝通,讓不同立場的人士形成共識。
管碧玲表示,海洋委員會希望能盡快立法,但必須尊重國會的立法程序,透過理性溝通,而不是政治手段來加速進程,因為這樣會阻礙法案的通過。她提到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和內政委員會莊瑞雄對於海洋委員會修法歷程的協助,幫助化解朝野諸多歧見。如果一切順利,海洋污染防治法修正草案可望於下週納入國會審議。此外,海洋委員會也正在加速推動其他法案的修法工作,如海洋保育法、海域管理法和海域調研活動及資訊管理法等。
管碧玲指出,海洋保育法影響層面深廣,經過整合社會各界意見,目前仍有9項爭點需要進一步協調,其中有三大議題需要聆聽各方意見,進行評估,形成共識,以便於推動立法。這三大議題分別是:一、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歷史性協議,承諾至2030年地球上30%的陸地與海洋將被設為保護區保護30%是否入法?是否造成臺灣漁業等相關產業衝擊?二、如何劃定庇護區? 劃設原則及程序是否應明定?三、是否需導入預警原則?核准後的產業是否因為預警原則而撤銷許可?
管碧玲表示,對於海洋保育法的議題,社會上的聲音非常多樣化,但是綜觀整個過程,海委會在推動立法的過程中,一直以來都非常謹慎、細心地協調各方面的意見,希望能夠達到多贏的局面。
她進一步指出,海洋保育法涉及到的問題非常複雜,需要多方協調,尤其是對於如何劃定庇護區、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等議題,需要更加嚴謹的評估和規劃,才能夠制定出具體可行的政策。
在社會溝通方面,管碧玲指出,海委會已經積極展開各種溝通活動,包括舉辦公聽會、召開專家論壇等,並且邀請各界人士提出寶貴的建議,以期能夠更好地回應社會上的關切。
最後,管碧玲強調,海洋保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夠保護好我們的海洋環境。她希望社會上的各方人士,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參與討論和溝通,並且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前提下,達成共識,推動海洋保育法的順利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