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唱一甲子不歇的堅持──鄭榮興客家戲曲傳承志業新書發表 彰顯文化薪傳精神

圖;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帶來精彩的客家小戲與八音演出(圖/客委會)

地方中心
由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策劃出版的新書《采茶歌隨八音:鄭榮興的客家音樂戲曲傳承志業》,今(30)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行盛大發表會。該書全面記錄「人間國寶」鄭榮興校長畢生投入客家戲曲與八音文化的傳承歷程,展現他數十年如一日守護傳統、推展客家文化的堅持與熱忱。

新書發表會由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主持,他指出,自2010年起文化部即陸續將「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與「美濃客家八音團」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更於2021年將鄭榮興校長本人登錄為「人間國寶」,足見臺灣對客家音樂戲曲保存工作的重視。他也代表古秀妃主委感謝鄭校長對客家夏令營、語言、樂曲推廣的長年付出,並呼籲地方政府持續邀請八音團參與大型演出,強化文化扎根。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金樑補充,該中心近年投入多項音樂典藏與研究計畫,成果豐碩,包括: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許馨文教授主持的「日治時期蟲膠唱片數位典藏計畫」,針對《如膠似漆.留聲客家》專輯及38張唱片數位化;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范揚坤教授執行的「臺.客聲」選輯與「遠東唱片有聲文物暨數位典藏研究計畫」,重現1960年代桃竹苗地區音樂風貌。

這些研究與數位加值工作,提升了大眾接觸客家非物質文化資產的便利性。何主任也宣布,將於今年8月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辦國際論壇,探討台灣多元音樂的國際對話可能性。

鄭榮興校長出身客家戲曲世家,自幼習藝,深諳採茶戲與八音技藝,曾帶領家族劇團走出困境。他長年堅持「傳承與創新並行」理念,不僅培育學生,也帶領台灣戲曲走向國際舞台,被譽為活字典。他的生命歷程,如同一本打開的文化書卷,展現傳統技藝的演變與薪傳。

本次新書發表會兼具知識與藝術性,由范揚坤教授與鄭榮興校長進行深度對談,並由鄭校長親自指導的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帶來精緻的八音與小戲演出。與會來賓亦參觀由鄭校長策展的《客家大戲光影年代-客家大戲特展》,展出珍貴戲服及歷史文物,宛如走進客家戲曲輝煌的黃金年代。

出席貴賓陣容堅強,包括: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苗栗縣副縣長邱俐俐、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客家委員會前主委鍾萬梅與多位委員鄭香浩、徐永銓、彭瑞德;客家貢獻獎得主羅肇錦教授;以及學界代表國立聯合大學馮祥勇院長、林本炫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張維安教授、彰化師範大學李宗信教授、臺南藝術大學范楊坤教授;並有南庄鄉長羅春蓮、立委沈發惠服務處代表與苗栗縣議員温俊勇服務處等到場致意,體現對鄭校長文化貢獻的高度肯定。

《采茶歌隨八音:鄭榮興的客家音樂戲曲傳承志業》現已於五南文化廣場、國家書店與好客商城正式上架發售,期盼社會各界能藉此一書深入理解並支持台灣珍貴的客家表演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