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育局黃副局長、中山大學附中陳校長、計畫主持人郭教授、出席的中小學校長及參與體驗的學生們合照(圖/中山大學附中)
記者莊文/高雄報導
為培養青少年對生活科學的觀察力與創造力,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指導、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中山大學附中攜手主辦的「高雄市全民科學週」,23日下午在中山附中體育館熱烈展開。活動融合「中山科學節」內容,設計一系列以生活為主題的趣味實作與闖關挑戰,吸引來自8所中小學及附中高中、國中部超過千名學生參與,現場氣氛熱烈。
圖:參與體驗的學生專心聆聽關主的解說
本次活動設有17組主題實驗與互動遊戲攤位,包括「史特靈引擎」、「人造雲」、「綠能智慧車」等,將抽象科學理論化為生活遊戲體驗。其中最受注目的「四軸飛行器體驗」,學生親手操作無人機飛越障礙,在實際操作中學習飛行穩定與重力控制等科學原理,充分展現做中學的教育價值。
圖:高雄市教育局黃盟惠副局長於中山科學節暨全民科學週開幕典禮致詞
教育局副局長黃盟惠表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與創新思維是教育工作的關鍵任務,透過動手操作與團隊合作,不僅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更可加強其邏輯理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山附中校長陳修平也強調,藉由科普活動讓學生了解科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有助於培養具有創意與社會責任的未來公民。
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郭啟東教授指出,中小學階段是奠定全民科學素養的基礎時期,這類活動提供孩子們探索與表達科學想像的機會,並促進校際學習交流,是推動科學教育的重要一環。
透過此次全民科學週,主辦單位期望讓科學不再只是課本理論,而是人人可親近、可實踐的生活經驗,也讓年輕世代從中點燃對科學的熱情,厚植臺灣科技未來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