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島效應OUT!高雄推「綠建築+友善步道」打造通風又舒適都市

圖:遮蔭涼爽步行空間示意圖(圖/高雄市政府)

地方中心

為打造更具特色與宜居品質的城市環境,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今(25)日特別以「都設小學堂」概念,向市民揭示都市設計審議的目的與實務,期望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都市設計如何在法令規範中,提升公共空間、文化融合與環境韌性,為市民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空間。

都發局長吳文彥表示,都市設計不同於一般建築設計,不只是讓單棟建築美觀,更強調建築與周遭空間的協調,涵蓋人行友善、環境綠化、文化景觀保留及空氣流通等面向。例如位於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的開發案,即需遵守建築高層水平投影限制,確保風流通與視覺穿透性,降低熱島效應。

針對步行環境,都市設計規範基地退縮開放空間設計與人行道綠帶喬木植栽,提升遮蔭效果,如原高雄煉油廠再開發案即明定人行道須錯落設計喬木,以營造舒適步道。另配合「低衝擊開發(LID)」概念,鼓勵設置生態滯留單元或植生溝,提升雨水滲透率,減少都市淹水風險。

在文化資產周邊開發方面,審議過程則導入視覺模擬,要求建築風格與色彩融入歷史氛圍,以鳳山「原日本海軍無線電信所」周邊為例,新建案須與古蹟視覺協調,避免突兀破壞文化意象。

都發局指出,高雄地處熱帶,城市設計更需兼顧氣候挑戰與文化永續,透過制度性管制,讓市容兼具美感與功能性。未來也將持續透過「都設小學堂」等平台,加強民眾對都市設計的理解與參與,共同打造屬於市民的美好城市空間。

▲圖:視覺景觀模擬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