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工研院與全國工業總會、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與創智智權公司(IP Bank)正式成立「LOT產業聯盟」,邀請近 20 家半導體、資通訊與PCB重量級企業到場支持(圖/工研院)
產經新聞
為強化臺灣產業抵禦專利濫訴風險、鞏固國際競爭力,工業技術研究院(24)日與全國工業總會、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創智智權公司(IP Bank)共同宣佈成立「LOT(License on Transfer)產業聯盟」,首波集結台積電、日月光、力成、世界先進、技嘉、微星、欣興等近20家重量級半導體、資通訊與PCB業者,合力打造橫跨全產業的智慧財產防護網,首批專利量即突破15萬件,聯盟年度總營收更超過新台幣4.4兆元。
近年來全球產業飽受不實施專利實體(Non-Practicing Entity, NPE)濫訴威脅,根據IP Bank研究資料,2022至2024年間,臺灣企業海外專利訴訟有高達七成來自NPE發動。LOT聯盟作為防範NPE的國際標準策略,早已獲Google、Canon、Dropbox等國際企業採用。此番臺灣成立產業版LOT聯盟,標誌著我國智慧財產權治理與產業自保機制的一大進展。
工研院法務長兼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執行長王鵬瑜指出,LOT聯盟機制三大特色為:一、不干涉會員間商業競爭;二、僅於專利轉讓至NPE時才啟動授權;三、不涉技術細節揭露,保障商業機密。透過整合產業內專利資源,形成集體防禦體系,不僅降低個別企業應對訴訟壓力,也同步保護供應鏈上下游。
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暨電電公會副理事長許介立表示,LOT產業聯盟是臺灣首度跨產業共同打造智慧財產防禦網,將有助企業降低營運風險與訴訟成本,集中資源於研發與市場拓展,提升整體競爭力。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廖承威則指出,臺灣企業連續多年在全球創新百大機構榜單中名列前茅,顯見智財實力與創新潛力不容小覷。此次LOT聯盟的成立,更是我國展現保護創新、提升企業韌性的具體行動。
未來LOT聯盟將依技術特性區分半導體與資通訊兩大領域,由企業視自身專利佈局自由參與。加入聯盟可即時獲得NPE訴訟防禦支援、共享專利資源、降低訴訟成本,並透過平台即時掌握專利情資與風險預警,進一步強化供應鏈整體安全與技術領導力。
工研院並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整合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等四大應用與關鍵技術,聚焦AI、無人機、半導體等趨勢,擴大優質專利池,發揮臺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的影響力。

▲工研院法務長兼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執行長王鵬瑜表示,LOT產業聯盟將廠商各自分散的專利戰力升級為產業聯防體系,同步保護供應鏈上下游,強化臺灣在全球技術競賽中的話語權,未來將更進一步與國際類似組織與大廠建立合作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