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盛大啟用 展演與傳承並進 打造原民文化新地標

圖: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今(5)日開幕(圖/原民會)

地方中心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於今(5)日舉行「腳踏之地 開幕慶典」,正式為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內全新落成的「歌舞館」揭幕。原民會主委曾智勇(Ljaucu·Zingrur)親自出席並與多位族人及逾百位賓客一同見證此歷史性時刻。新歌舞館不僅為原住民族文化傳承注入新能量,更定位為未來國際級原民表演藝術平台。

豐富內涵設計 展現自然與現代融合美學

歌舞館融合原住民傳統意象與當代劇場建築,佔地逾1,200坪,設有約650席次的專業劇場,搭配高階燈光音響與排練空間。建築設計上以流線形屋頂象徵羽翼與波浪意象,呼應原民與自然共生的世界觀;立面採灰白色系與金屬元素融合,兼具現代感與文化尊重,入口弧形玻璃帷幕則增添儀式氛圍。

歌舞館建築順應山勢建構,背山臨崖、前景觀海,保留原始綠意,成為集自然、藝術、人文於一體的文化空間。

專業劇場舞台 促進原民藝術專業展演

歌舞館為鏡框式劇場設計,符合國際劇場規格,並搭配可編程燈控與電腦音控平台,支援多種演出形式。未來將定期舉辦超過百場原民藝術演出與工作坊,打造推廣原住民族歌舞藝術與教育交流的核心基地。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表示,歌舞館不僅是表演空間,更是族群記憶的具象延伸,為臺灣原民文化注入永續生命力。

《藤蔓》揭幕演出 娜麓灣劇團演繹族群記憶

開幕活動由娜麓灣樂舞劇團以主題演出《藤蔓》揭開序幕,該作以原住民族歌舞文化為主軸,透過身體語彙訴說族群記憶、生命力與土地的連結。劇團從1988年歌舞文化服務員起步,歷經田調、創作轉化,至今已成原住民文化實踐的重要代表,作品展現如藤蔓般堅韌生長、持續向光延伸的文化精神。

曾智勇:推動歌舞傳承、創造展演平台

主委曾智勇於致詞中指出,新落成的歌舞館是原住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將承載並傳承各族群的樂舞精粹,同時也是臺灣邁向國際舞台的文化展示場。他強調原民會將持續推動原民文化現代轉譯與跨域展演,讓原民藝術「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

歡迎各界蒞臨 共築原民文化未來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誠摯邀請社會大眾親臨歌舞館,親身感受原住民族歌舞藝術的魅力,讓每一次的樂聲與舞步,都成為文化傳承的延續與見證。

▲圖: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開幕大合照

▲圖:娜麓灣樂舞劇團於歌舞館開幕特別演出最新舞碼《藤蔓》

▲圖: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建築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