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陷阱大解密 先給錢、清帳戶都是詐!江男一念間痛失千金

圖/翻攝

社會中心

暑假打工潮來臨,詐騙集團也趁勢出招,利用LINE、Facebook、Instagram及Threads等社群平台,佯裝招募「高獲利、可兼職、遠端彈性」的打工職缺,吸引青少年與民眾應徵所謂的打字工、家庭代工、金融商品抽佣等低門檻工作,進而一步步掉入詐騙陷阱。

刑事警察局指出,這類詐騙集團經常透過招募廣告,誘導應徵者加入他們自行設立的「家庭接單LINE群組」,並安排詐騙集團成員偽裝成群組內的工作人員、接案者等角色,在群內假派工作、真騙錢,讓被害人一步步依照指示操作,最終受害。

南部地區一名江姓男子即在Threads平台上看到招募「家庭組裝積木」工作的廣告,對方聲稱工作內容簡單、報酬穩定,且可在家完成,吸引江男參與。初期江男確實獲得兩次工資,使其降低戒心。未料對方隨後便以「系統出錯」及「國際警察會查帳」等理由,要求其帳戶餘額不得超過新臺幣1萬元,否則會惹上麻煩。

詐騙集團進而偽造三張工程估價單,要求江男攜帶文件至銀行提領現金,並謊稱這筆錢是要繳交工程款項。江男在未經查證情況下,誤信詐騙集團話術,向銀行領出約500萬元現金並交給一名自稱「銀行專員」的男子。返家後,江男與母親談及此事,才驚覺受騙並報警處理。

刑事警察局嚴正提醒,暑假期間詐騙案件激增,任何求職應先向親友告知並查證雇主真實性,對於「先給錢」、「帳戶清空」、「工程估價單」等名義,務必提高警覺。此外,若接案工作出現不合理要求,應立即停止並通報165反詐騙專線。

警方特別呼籲,如有陌生人指示提領現金並轉交給其他人,極可能為詐騙行為。切勿配合,應立即報警。面對層出不窮的詐術,民眾應熟記防詐「五不原則」:

  1. 不接陌生來電

  2. 不點未知連結

  3. 不聽投資明牌

  4. 不怕莫名威脅

  5. 不給個人資料

刑事警察局再次提醒,社群求職雖便利,卻潛藏風險,唯有提高警覺與主動查證,才能守護財產安全與個資不被詐團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