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心
我國於114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銀髮族日益增加的安全與尊嚴問題,衛生福利部於7月15日舉辦「生命因關心而無憂-安心守護、樂活相伴」終止家暴系列記者會,強調預防老人受虐、建構高齡友善社會的重要性。
衛福部此次活動邀請多位實務及專業人士進行分享與對談。高雄醫學大學法醫病理科尹莘玲醫師介紹臨床上常見的老人受虐傷勢及驗傷機制,協助辨識潛在暴力情形。台灣老人暨長期照護社會工作專業協會理事張宏哲則從社會工作的角度,剖析老人保護案件中複雜的親子依賴關係,指出建立財務信託、公開家庭溝通及社區敏感度提升等預防策略的重要性。高雄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組長鄭慧敏也分享實務案例,說明如何透過驗傷、申請保護令、引入照顧資源等,結合社工、警政、衛政與司法體系,共同介入處理老人受虐事件。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五年來老人保護通報案件逐年上升,其中以直系血親卑親屬對尊親屬施暴(如(孫)子女對祖父母)最多,占通報案件的55%。113年數據顯示,精神暴力占比高達53%,其次為肢體暴力(37%)、騷擾(30%)及經濟暴力(2%)。施暴情境多與親子互動失衡、子女心理狀態不穩、家庭金錢爭執有關,顯示家庭支持與干預介入急需強化。
衛福部指出,許多老年人面對子女暴力時常因情感糾葛與現實考量不願求助,導致案件延宕與加劇。為此,衛福部特別強調「及早避免」、「及早求助」的重要性,並呼籲成年子女應承擔責任、關心並尊重父母,與父母建立平等尊重的家庭關係。同時鼓勵老年父母勇於對抗剝削與暴力,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實踐自信與獨立的晚年生活。
衛生福利部強調,老人保護工作不僅是個人或家庭的責任,更是整體社會的共同責任。未來將持續整合跨部門資源,推動更具韌性與包容力的高齡友善社會,讓每位長者皆能安心生活、樂活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