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大十八變》20年完成!臺灣團隊打造海洋生命百科

圖:圖鑑中有關物種層級描述之圖示(圖/翻攝)

地方中心

耗時二十年、結合實驗室與大海現場經驗,由海洋學者邵廣昭研究團隊完成的《魚大十八變-魚卵及仔稚魚多樣性圖鑑》,近日正式登上《Marine Research(海洋探索)》第5卷第1期書介專欄,成為全球首套以DNA條碼驗證之魚類早期生活史圖鑑,全面揭示505種魚類的生命奧祕。

該圖鑑橫跨兩冊五章,完整紀錄從野外採集魚卵、實驗室判讀到DNA定序的完整流程,讓非專業讀者也能理解魚卵如何被科學鑑定出真實身分。團隊透過DNA barcoding技術突破傳統形態鑑別限制,為每一顆魚卵配發「基因身分證」,更創新導入QR code連結補充影片與數據,實現紙本、分子科技與數位平台的跨域融合。

圖鑑不僅是學者與研究者的參考工具,也適用於師生、漁業養殖戶、環保志工與大眾閱讀。內容深入淺出,強調與海洋的連結不再遙遠,提供全民理解海洋生態與物種多樣性的重要入口。

《Marine Research(海洋探索)》此次專刊以「臺灣魚類分類研究的歷史與現況」為主題,由嚴宏洋教授擔任客座主編,聚焦百年來臺灣魚類學發展歷程,從19世紀命名到現今DNA分類技術的重大轉折,堪稱魚類學的編年鉅作。除《魚大十八變》外,亦收錄鮭魚保育、平鰭魚、海鯰等研究成果,並刊登紀念沈世傑教授之專文,完整呈現臺灣魚類研究黃金紀錄。

由國家海洋研究院創刊的《Marine Research》,自2021年以來持續推動海洋政策、資源、文化、科學、產業與工程等跨領域學術成果的國際交流,是我國海洋研究成果重要發表平台。此次發表《魚大十八變》,不僅是對臺灣科研實力的肯定,更是一封來自海洋的公開邀請函,邀請所有對海洋充滿好奇的人,共同踏上探索生命起源的旅程。

▲圖:《魚大十八變-魚卵及仔稚魚多樣性圖鑑》(圖/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