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環境部
地方中心
環境部主辦「淨零綠生活大聯盟」系列論壇第四場「綠色飲食,永續更美味」,7月16日舉行,邀集企業、公協會、學研單位與政府機關代表齊聚一堂,聚焦「從餐桌到農田」的永續行動,透過實例分享與交流,共同探索如何在美味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推動全民綠生活轉型。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指出,本場論壇以「吃得美味,也能吃得更永續」為主軸,深入探討綠色飲食對氣候與社會的正向影響。環境部主任秘書蔡孟裕於會中致詞指出,「吃」是綠生活最關鍵的一環,推廣「吃在地、吃當季」可減少碳足跡,並倡導外食族應惜食、減少浪費。他也以親身例子說明「格外品」蔬果的營養價值未減,呼籲民眾跳脫對食物外觀的迷思,將綠色理念融入生活日常。
論壇邀請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擔任主持人,他以深入淺出的引導方式,帶領與談者從農田到餐桌全面解析綠色飲食的轉型價值。郭華仁強調,選擇低碳、有機、環境友善食材,是消費者驅動農業轉型的重要關鍵,也是在地經濟活絡與飲食文化重建的起點。
企業代表方面,安永生活副總經理陳利澤以「企業綠食宣言行動」為題,分享從內部員工餐廳推動綠色飲食理念,打造涵蓋產地到餐桌的永續供應鏈。他更以自身「半導體工程師轉身賣魚郎」的經歷,提出魚骨與魚鱗再利用的全魚系統設計,展現企業創新與永續的深度結合。
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則分享,合作社如何透過集體購買穩定農友生計、推動rPET再生料與包裝回收,實現經濟與環境雙循環。她強調透過公私協力與集體行動,消費者可賦權實踐日常中的永續影響力,建立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與支持。
樂檸漢堡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永中以「邊穿短褲,邊吃漢堡的綠色生活!」為題,從美味與永續的交匯點出發,分享以在地食材打造低碳菜單的實踐經驗。他以「每天多0.01的改變」概念,鼓勵大眾培養綠色消費行動力,讓永續成為年輕族群也願意選擇的潮流。
環境部表示,論壇串聯政策引導、產業創新與社會參與,逐步鋪展出從產地到餐桌的淨零行動路徑,不僅回應氣候變遷,更促進健康生活與社會公平。
「淨零綠生活大聯盟」自2月起陸續推出「綠色辦公」、「綠色消費」、「綠色旅遊」等主題活動,本次綠色飲食論壇為系列第四場。未來,環境部將持續攜手聯盟成員,擴大綠生活網絡,招募更多企業、公協會、學研與政府單位加入,一同為台灣邁向淨零永續生活願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