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高雄亞洲新灣區都計通檢作業 打造AI、綠能與半導體投資新利基

圖示  :特倉1-BCD (圖/業者提供)

地方中心

「高雄亞洲新灣區」位於擴建路以南、新生路以西工業地帶,因去年遭「山陀兒」颱風侵襲造成廠房與設備重大損壞,業者至今仍受都市計畫限制之苦。日前「丹娜絲」颱風來襲雖未釀災,但也再度引發業者對颱風風險的高度關注,呼籲市府加速辦理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作業,解除「整體開發」限制,恢復原土地使用分區,促進產業升級與投資安全。

去年風災重創 廠房整建受限都市計畫

該地區業者指出,去(2024)年「山陀兒」颱風造成多處廠房倒塌、機具損壞,財損高達數千萬元。儘管部分設施已強化修繕,但嚴重損壞部分仍需依建築法規申請整建執照,卻因都市計畫長年規定「整體開發」導致無法核發,進而影響廠區安全與生產運作,業者必須苦等都市計畫審議程序完成。

都發局承諾加速審議程序 市長親自關注

業者表示,市府都市發展局已承諾加速都計審議,原預定6月召開都市計畫委員會,但因資料彙整尚未完成,將於近期儘速召開。陳其邁市長過去一年多來高度關注亞洲新灣區開發進度,業者也配合招商投資作業,盼能早日恢復土地使用分區,利於導入科技、綠能等新興產業,助力高雄經濟發展。

黃彥毓議員:八月底前完成都計審議

高雄市議員黃彥毓表示,「高雄亞洲新灣區」對前鎮、小港地區影響甚鉅,該工業廠區過去40餘年為市府創造大量就業與產值。黃議員指出,已於上次議會會期與都發局協調,預定在8月底前完成都市計畫審議,並呈報內政部核定。他呼籲市府應重視業者永續經營困難與天災風險,盡速解除限制,若未來有更合適產業方向,亦可透過都計通盤檢討再作調整,為產業與城市發展創造雙贏。

六星級市長帶頭推動 助攻產業轉型最後一塊拼圖

黃彥毓議員強調,「高雄亞洲新灣區」在「六星級市長」陳其邁全力推動下,已逐步展現結合AI科技、綠能產業與國際金融的嶄新城市風貌。期盼市府儘速恢復該地區原土地使用分區,促使AI、綠能與半導體產業投資順利進駐,完成亞洲新灣區發展藍圖中的「最後一塊拼圖」。

▲圖:擴建路以南、新生路以西廠區範圍,以及廠房現況(圖/業者提供)

▲圖:擴建路以南、新生路以西廠區範圍,以及廠房現況(圖/業者提供)

▲圖:擴建路以南、新生路以西廠區範圍,以及廠房現況(圖/業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