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化部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國立臺灣美術館所屬Podcast頻道「Taiwan美術時代錄」今夏推出全新一季節目《畫臺灣、臺灣話》,以台語聲音劇場形式,打造親子共學的藝術旅程,透過五個臺灣美術歷史時期的精彩故事,邀請大小朋友以耳朵漫遊畫中世界,聆聽藝術的聲音,認識本土語言文化。
本季節目以主角「阿框伯」與「畫布貓」穿梭於各美術時代的冒險故事為主軸,全部採用台語錄製,加入「台語小教室」單元,讓孩童與家長在生動的聲音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台語語感、學習用語,進一步理解畫作及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涵。
節目內容呼應國美館目前展出的典藏常設展「時代印記」五大主題展區,包括:
-
中原流風:臺灣早期書畫
-
引光顯影:20世紀前期臺灣美術的在地色彩
-
浪潮與衝擊:1945-1979臺灣美術發展
-
激撞與反思:1980s~1990s臺灣美術主體性尋探
-
交融與重構:2000~全球視野與數位浪潮
透過聲音節目與展覽現場的相互輝映,觀眾不僅能在線上收聽Podcast,也能親臨國美館觀賞原作,達成多感官藝術欣賞體驗。
《畫臺灣、臺灣話》同時為文化部推動「國家語言推廣活動」項目之一,並配合「文化部培育台語家庭計畫集點」辦理。節目每集設計隱藏密語,聽眾只要填寫線上問卷即可參與集點活動,並可獲得限定台語單字圖卡與角色DIY手指偶紙模型,深化親子互動與台語學習。
國美館表示,本節目不僅是推廣藝術與語言的媒介,更是一道串聯時代與生活、家庭與文化的橋樑,誠摯邀請全台家庭加入這場充滿藝術與語言魅力的學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