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篩檢三週年成果豐碩 提高早期發現率 成功翻轉期別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邁向「健康台灣」願景,衛生福利部自111年7月起推動的公費肺癌篩檢計畫已屆滿三週年。該政策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2年1次的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截至114年6月30日為止,已有21萬7,744人完成篩檢,其中高達2,069人為早期(第0或第1期)發現肺癌,大幅提高早期存活機會。

根據衛福部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肺癌若能在第0期或第1期被及早發現,其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以上,但若延誤至第4期,存活率則驟降至僅約一成,凸顯早期診斷的重要性。透過系統性篩檢,已成功翻轉肺癌期別分布,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實質成效。

全球首創:同時針對家族史與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

我國為全球首個同時針對肺癌家族史與重度吸菸者進行篩檢的國家,受檢者主要分為兩大族群:

  1. 具肺癌家族史者:女性年齡40至74歲、男性45至74歲,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曾罹患肺癌。

  2. 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每日1包20年)以上且戒菸未滿15年。

篩檢成果顯示,在所有確診的2,506名個案中,有1,659人具肺癌家族史,746人有重度吸菸史,另101人同時具備兩項風險因子。分析顯示:

  • 家族史者中有89.3%為早期確診

  • 重度吸菸者早期發現率為68.2%

  • 與110年實施前全國早期發現率(僅35.3%)相比,大幅提升

這項創新政策不僅守護國人健康,更引起國際醫學界關注。衛福部部長邱泰源表示,已有許多國外學者主動聯繫交流,希望借鏡臺灣肺癌防治經驗。

篩檢服務全面啟動 全國22縣市皆可檢查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07家醫院提供公費肺癌篩檢,遍及全台22縣市,民眾可就近接受篩檢。114年截至6月底,公費篩檢人數相較113年同期成長62.4%,顯示政策效益擴展迅速。

衛生福利部強調,及早診斷可有效延長壽命、提升生活品質,肺癌篩檢的三年實施,已為無數家庭帶來希望,不僅是挽救生命,更是改寫個案與家庭未來的重要關鍵。

呼籲日常健康管理 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除了定期篩檢外,日常生活應積極健康管理,例如戒菸、遠離空污、均衡飲食、規律作息,以降低罹癌風險。

若出現下列症狀,應儘速就醫:

  • 咳嗽長期未癒

  • 咳痰帶血或咳血

  • 呼吸急促、胸痛、聲音沙啞

  • 骨關節疼痛

  • 體重無預警下降或食慾不振等

政府持續健全健康網絡 目標實現「健康台灣」

邱泰源部長指出,衛福部未來將持續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各層級醫療體系,建構完整的健康網絡,從預防、篩檢、診斷到治療一條龍服務,邁向全民健康,實現「健康台灣」的最終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