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外來鳥治理見成效 移除累計破1.8萬隻

圖:114年8月6日新竹分署協同宜蘭分署執行水陸聯合移除,出發前進行誓師活動,開場前由兩位分署長勉勵同仁(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今(6)日與宜蘭分署合作,在淡水河流域展開埃及聖䴉移除行動,由林業保育署統籌指揮,結合兩分署經槍枝訓練人員及原住民獵人團隊執勤。行動自大稻埕碼頭出發,溯行至新北大橋再折返前往淡水碼頭,並於沿岸熱點部署通報人員,採機動監控與快速應變方式,展現跨單位合作治理外來入侵種的實踐成果。

埃及聖䴉原產於非洲及中東,因人為引入後逃逸繁衍,廣布於台灣西部濕地與河口,對原生鷺科水鳥棲地構成威脅。自108年啟動全國性調查與移除以來,至113年底已累計移除達1萬8千隻;淡水河區域在114年初至今,觀測數量已降至零星個體,顯示高密度監測與壓力性干擾對抑制族群繁殖有顯著成效。

新竹分署長夏榮生指出,移除初期曾面臨跨機關權責協調及工具選擇等挑戰,但經多次調整已建立穩定協作模式。此次行動採「早期預警-快速應變-持續防堵」策略,結合學術研究、巡護志工、公民觀測與獵人團隊,並運用仿鳥模型、餌料與鳴叫聲誘引,精準清除目標個體,並以滾動式策略優化作業,降低殘存族群定殖風險。

夏榮生呼籲,民眾如發現埃及聖䴉,請通報新竹分署(03-5224163)、撥打1999轉報,或透過「外來鳥種埃及聖䴉防治宣導」臉書專頁聯繫。未來將擴大監測,補助縣市強化防治,並規劃與航運公司合作,導入船舶航行期間回報鳥況的機制,提升早期發現與應變效率,持續守護台灣珍貴的原生生態。

▲本年度移除工作,透過渡輪進行,獵人團隊提供積累之現地經驗,結合移除專隊人員在熱點區域進行巡查與伺機移除(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_

▲埃及聖䴉具群聚的習性,繁殖期會聚集配對並育雛,新竹分署嘗試透過假鳥架設,誘引野外殘餘個體靠近(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