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臺灣咖啡創研中心」正式揭牌,開啟臺灣精品咖啡新篇章(圖/農業部)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茶改場)歷經十餘年深耕國產咖啡後製加工研究,並活化場域成立「臺灣咖啡創研中心」,於今(114)年8月8日舉行落成儀式,宣告臺灣咖啡產業邁入新里程。該中心結合研發、實作、教育與展示功能,涵蓋從咖啡鮮果處理到成品製作的全流程,旨在建立完整研發與應用鏈,提升臺灣咖啡的國際形象與品牌價值,推動產業邁向永續與高品質發展。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臺灣咖啡從昔日默默無聞到今日在國際賽事中嶄露頭角,證明其獨特風味與品質。本場從產區輔導、品種選育、病蟲害防治,到後製加工、杯測評鑑及產銷推廣等方面持續投入,並首創具在地特色的「臺灣咖啡分類分級制度(TCAGs)」數位評鑑平台,研發「臺灣咖啡風味輪」及「雲端杯測系統」,以科學化方式建立品質評鑑體系。中心配備自動化集貨與分級設備、恆溫發酵槽、環控乾燥系統及樣品烘焙設備,並透過專業風味教學與感官評鑑訓練,落實「科技導入、制度建構、人才養成」三軸並進策略。
茶改場指出,臺灣咖啡市場年規模已達新臺幣800億元,種植面積由96年的560公頃成長至112年的1,167公頃,年產值約6.2億元。雖然國產咖啡豆僅佔消費量約2%,但仍具龐大成長空間。「臺灣咖啡創研中心」的成立,正是推動臺灣咖啡由飲品轉型為結合農業科學、在地文化與永續理念的具體實踐。
落成儀式中,茶改場同步展示多項研究成果,包括咖啡果小蠹誘捕器、咖啡葉茶開發、咖啡渣再利用造粒技術及天然香氣植入等,展現從循環經濟、風味強化到產品創新的多元應用潛力。
展望未來,茶改場將秉持「以科學為本、以創新為路」的精神,攜手產官學研各界,系統化提升品質與品牌策略,強化在地特色、拓展國際市場,打造臺灣特色精品咖啡價值鏈,讓世界看見臺灣咖啡的風采與實力。

▲圖、茶改場研發設備齊備,串聯咖啡從果實到風味的全流程創新(圖/農業部)

▲圖、茶改場展示咖啡關鍵研究成果,展現從咖啡栽培管理技術(品種鑑定、扦插繁殖及肥培管理等)(A);咖啡渣再利用造粒技術等循環經濟(B);天然香氣植入等多元化風味強化技術(C);臺灣咖啡分類分級制度(TCAGs)並結合雲端杯測系統,為臺灣建立起獨特且具科學依據的品質評鑑體系(D)(圖/農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