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農友注意!水稻、果園、蔬果颱風防護全攻略曝光

地方中心

隨著中度颱風楊柳持續朝台灣逼近,中央氣象署預估 8 月 13 至 14 日將直撲花東並可能穿越本島,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呼籲北部地區農友密切注意天氣動態,儘早完成農作物與設施防護作業,同時確保居家安全。副場長施錫彬提醒,颱風過後田間濕滑且斷枝、雜物較多,進行復原作業時務必注意人身安全。

桃園區農改場指出,不同農作物的防災重點各有不同:
水稻與雜糧方面,水稻正值秧苗期,颱風來臨前應加深灌溉水位,減少稻株損傷,風災過後須迅速排水以降低淹水危害。高粱苗期則需確保田內外排水溝暢通,低窪地區宜採高畦栽培。

果園作物中,水梨進入果實發育後期至採收期,應加強排水,低窪果園可預先設置暗管,屆熟果實則應提早採收並配合冷藏出貨,災後務必清園並防治病蟲害;甜柿應加強果園排水與果樹固定,風後進行斷枝整理與病害防治;文旦柚在果實發育後期至採收期,需維持土壤透氣性、加固防風設施及立柱固定植株,風後應清除落果與斷枝並適度疏果。

蔬果與特用作物方面,高冷蔬菜(如甘藍、番茄、櫛瓜等)應及時疏濬排水,已達商品價值的瓜果宜儘速採收並通風儲放,以免水傷。綠竹採收期應檢查排水並加強土層保護,災後培土及固定枝條。芋類在球莖肥大期需疏濬排水並修剪大葉,避免倒伏。

花卉栽培則應將室外盆花移入設施內或加蓋保護,室內栽培須檢查設施結構與床架支撐。

休閒農場則應強固廣告招牌與戶外遊憩設施,並注意排水暢通;山區場域需加強水土保持以維護遊客安全。

此外,災後如有作物受損,農友應立即向當地公所通報,並依農業天然災害查報規定辦理。科長姜金龍提醒,農民可利用農業部開發的「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 APP」拍攝定位照片,作為申請救助的重要佐證。作物環境科副研究員莊國鴻及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賴信忠也呼籲,務必保存災損照片及相關位置資訊,以保障復耕與申請救助的權益。

農友如有防災或災後復建問題,可撥打桃園區農業改良場(03)476-8216 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