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到行動 《那一天,我走進熊山》親子新書發表

圖說: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轄內大雪山及谷關山域都是黑熊活動重要棲地,近年來黑熊活動逐漸往淺山靠近,與人活動區域重疊,人熊和平共處是全民都需要面對的課題(圖/農業部)

地方中心

隨著臺灣黑熊族群數量逐漸回升並擴展至淺山地區,「人熊和平共處」已成社會重要議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與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合作,邀請金鼎獎童書作家王文華撰寫全新兒童讀本《那一天,我走進熊山》,並將於8月30日下午2時30分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新書發表會,即日起開放報名。活動邀請親子走進熊山,認識臺灣黑熊,學習與山林鄰居和諧共處。

黑熊保育的重要與現況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臺灣黑熊作為陸域食物鏈的最高階掠食者,對維護山林生態系統穩定至關重要。該分署轄下的大雪山與谷關山域是中北部黑熊的重要棲地,近年透過紅外線自動相機監測及民眾通報,黑熊出沒頻率逐年上升。無論是居住於部落與山林交界的居民,或是進入山區遊憩的旅客,皆需面對並思考如何與黑熊和平共存。

以故事引導生態教育

《那一天,我走進熊山》以輕鬆童趣的筆觸,描述12歲男孩「庫歐」回到熊山部落參加成年禮時,意外與黑熊相遇的冒險故事,並引發村民對人熊共處的回顧與反思。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期望藉由故事,讓孩子從小認識黑熊生態與山林環境,建立保育觀念。

專家對談與互動分享

新書發表會將由王文華親自分享創作歷程,並邀請長年投入黑熊保育工作的姜博仁博士(野聲環境生態有限公司)進行對談,與大小讀者一同探討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人熊共好的方法,成為「有熊」也「友熊」的國度一員。

活動資訊與參與方式

活動優先開放50組親子(每組2人)預約報名,並保留30人現場入場名額。報名成功並出席者可獲限量紀念品「熊山頭巾」1份。詳細資訊與報名連結請參閱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官方臉書。主辦單位鼓勵民眾以閱讀作為與熊相識的第一步,為人熊共好的未來播下種子。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與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那一天,我走進熊山」兒童讀本,邀請金鼎獎童書作家王文華執筆,帶領孩童一起走進友熊國度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114年8月30日下午2時30分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辦理「那一天,我走進熊山」新書發表會,邀請民眾一同與熊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