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沉船再現澎湖 觀覽營與文資講座吸引百人參與

圖說: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致詞(圖/文化部)

生活中心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攜手國立清華大學水下考古學暨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中心,於今(15)日至17日在澎湖舉辦「2025保護沉船日」系列活動,透過儀式感十足的專屬節日,喚起社會大眾對水下文化資產的關注與認識。今年適逢《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滿十周年,活動更具里程碑意義,並選在臺灣列冊沉船數量最多的澎湖舉辦。

開幕式包含樂團演奏、沉船之歌表演及啟航儀式,正式揭開為期三天的活動序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表示,《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自2015年施行以來,推動我國水下考古與文化資產保存穩健發展,本次特別安排的「列冊沉船觀覽營」,以「將軍一號」為主題——該沉船是臺灣官方首次進行水下考古挖掘的案例,具高度歷史與文化價值。觀覽營參加者經承辦單位組織審查小組依活動簡章資格審認,最終錄取22名學員(女性5名、男性17名)。

系列活動中,另一亮點為「水下文資講座」,共開設四門課程,包括「發現水下考古學」、「發現水下文化資產」、「發現列冊沉船」及「發現將軍一號」,由深耕水下考古領域的臧振華教授等專家授課,吸引95名錄取學員(女性51名、男性44名)參與。

此外,活動亦推出「沉船特展」,聚焦「將軍一號」的歷史與考古發現,透過圖文、影像及環境介紹,呈現沉船的保護狀況與考古價值,讓民眾初步認識列冊沉船的重要性。

陳濟民強調,沉船不只是歷史事件的殘跡,更是連結人類記憶與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保護沉船日」旨在推動公民參與,為臺灣未來在水下文化資產調查、保存、管理與推廣注入新思維與能量,邁向永續發展。

【列冊沉船特展】
活動時間:2025年8月15日(五)至17日(日) 9:00-16:30
活動地點:澎湖生活博物館(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327號)

更多資訊請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https://www.boch.gov.tw/)與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moc.boch/)。

▲2025保護沉船日」啟航儀式合影,左起水下考古隊隊長黃漢彰、國立清華大學水下考古學暨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中心副主任謝艾倫、主任臧振華、國立清華大學副校長張祥光、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澎湖縣長陳光復、澎湖縣副縣長林皆興、澎湖縣政府文化局長陳鈺雲、《沈睡的水下巨人》導演李景白

▲「2025年保護沉船日」系列活動之「水下文資講座」開講前合影,前排左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科長林宏隆、組長周彥汝、局長陳濟民、國立清華大學副校長張祥光、主任臧振華、副主任謝艾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