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陳慧玲簡任視察致詞(圖/國教署)
新聞中心
為推動全國海洋教育與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教育部國教署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金門縣政府攜手合作,於8月20日至22日在金門舉辦「114年度全國海洋教育成果觀摩會暨教師研習」。活動集結來自全台22縣市逾200名教育工作者,展現台灣四面環海背景下推動 海洋教育 的成果與多元特色。
全國交流平台 展現海洋教育成果
國教署表示,成果觀摩會每兩年辦理一次,為全國推動 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 的重要交流平臺。本次活動邀集地方政府、各縣市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中心、以及具推廣任務的教師齊聚,透過經驗分享展現各地的教育特色。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等單位也共同參與,顯示中央、地方及民間跨域合作,為台灣 海洋教育發展 注入更多資源。
各縣市展現在地特色課程
今年的成果展,呈現各縣市結合地方特色的課程創新:
-
新北市 以「青春山海線」串聯跨局處資源,將戶外海洋教育提升至城市發展層級;
-
臺南市 善用山、川、海的多樣地景,推動兼具文化底蘊與 生態保育 的課程;
-
宜蘭縣 則聚焦龜山島與蘭陽溪口,發展具高度識別性的 海洋文化課程。
這些案例不僅展現教育創新,更體現 永續教育 精神,讓學生在課程中認識海洋、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金門打造陸海整合學習體驗
金門縣政府此次特別規劃四條主題體驗課程,串聯金沙鎮述美國小、金湖鎮多年國小、金寧鎮古寧國小、烈嶼鄉西口國小及金城國中,並安排搭乘 金門藍色公路 船程,打造兼具陸域與海洋的整合學習場域。教師代表透過實作體驗,深入理解金門「海島與戰地」雙重特色下的教育策略,也能將寶貴經驗帶回各地學校應用。
海洋教育持續深耕
國教署指出,台灣作為 海洋國家,必須讓海洋教育與日常生活緊密連結。未來將持續補助22縣市辦理「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計畫」,並透過分區社群交流促進縣市合作,提升推動量能。相關成果已登載於「臺灣海洋教育中心」網站,提供社會大眾及教育界查詢參考。

▲「114年度全國海洋教育成果觀摩會暨教師研習」大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