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迎來神鬼傳說 故宮捷克展揭開「東方的神鬼傳奇」

圖/故宮博物院

地方中心
農曆七月俗稱「鬼門開」,今年適逢8月23日二十四節氣「處暑」,氣候漸涼,也正是民間故事與靈異傳說最受矚目的時刻。國立故宮博物院宣布,「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將於9月11日在 捷克國家博物館 盛大開幕,今(20)日搶先曝光其中的「東方的神鬼傳奇」單元,展件結合 聊齋志異、鬼王鍾馗與東方鬼魅文化,為歐洲觀眾揭開一段奇幻的東方神鬼之旅。

東西方鬼魅想像的交流

故宮指出,神祕幽靈與鬼魅傳說自古存在於東西方文化。17、18世紀的捷克盛行吸血鬼、女巫與城堡幽靈的故事;同一時期東方文人蒲松齡則以《聊齋志異》留下491則奇幻篇章,涵蓋山神、鬼怪、狐仙與花精等意象,影響深遠。這些超現實的故事不僅是古人想像力的展現,也反映當時社會文化的價值觀。

「聊齋志異」奇幻故事登場

展覽中將呈現《聊齋志異新評.畫皮》片段:一名男子隔窗目睹鬼魅繪製人皮面具,轉瞬間化為絕色佳人,卻最終因鬼魅挖心而亡,妻子依隱士指點吞下神秘唾痰,奇蹟般使丈夫復生。這段故事曲折離奇,充分展現古人對「人鬼轉換」的幻想。

鎮宅驅鬼的神祇:鍾馗

除了鬼魅傳說,東方還有護宅鎮邪的神明。展品〈清 霏雪地套紅玻璃鍾馗鼻煙壺〉,以白玻璃胎體內含雪花般氣泡,外套紅色玻璃雕刻鍾馗形象。作品一面展現鍾馗疾步奔行,另一面則劍指蒼穹,周圍點綴松柏、蝙蝠與異獸,構圖精緻,象徵 「鬼王」鍾馗 的鎮邪能量與東方工藝的高度融合。

「2025歐洲臺灣文化年」重磅展出

此次捷克展不僅是單純的文物展覽,更呼應外交部與文化部共同推動的 「2025歐洲臺灣文化年」。故宮將於9月11日至12月31日於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131件珍貴典藏,包括 〈翠玉白菜〉、〈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等國寶級文物,並規劃10大主題單元,搭配數位互動展件,全面呈現台灣文化的深厚底蘊。

故宮表示,此次捷克展不僅讓歐洲觀眾一窺 東方神鬼傳奇,更展現台灣文化與藝術的獨特魅力,透過跨國交流讓世界更認識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