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 回收培養土&嫁接苗&盆栽(圖/農業部)
地方中心/臺南報導
在氣候變遷與資源枯竭挑戰下,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積極推動 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成功將禽畜糞、豆粕、菇包木屑及廢棄培養土等副產品轉化為農業資源,為台灣農業邁向 永續循環 開創新典範。
據統計,臺南農改場於112至113年間,輔導雲林、嘉義及臺南五處示範場域,實地驗證資材再利用效益。例如,雲林四湖的畜牧場在牧草田施用禽畜糞堆肥後,產量提升 30%;嘉義東石與民雄地區則透過有機堆肥應用在硬質玉米與落花生田間,產量更增加 四成以上,同時減少化肥使用、改善土壤健康。
此外,臺南場也協助嘉義育苗場回收處理 廢棄培養土,使其能再次應用於茄子、小胡瓜與小果番茄等作物育苗,發芽率與新培養土相當,有效降低進口依賴,並解決長期浪費問題。
目前,臺南農改場所推動的循環場域每年可處理 逾5萬3千公噸農業剩餘資材,不僅減輕環境負擔,也帶動肥料業、畜牧業與育苗產業的 綠色升級。臺南場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驗證技術與擴散推廣,協助農業在 減碳、永續與效益兼顧 的道路上持續前進。

▲施用自製禽畜糞堆肥的落花生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