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BTC會議落幕 生技產業迎AI與半導體跨界加值新藍圖

圖說:行政院吳誠文政委致詞時表示,生技、醫療與科技產業透過整合,從MIT (Made in Taiwan)走向CIT (Created in Taiwan),落實臺灣產業創新,確保創新可以照顧國人健康,讓臺灣更繁榮,醫療體系更健全(圖/國科會)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行政院今(27)日舉辦的「2025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圓滿落幕,聚集產官學研醫專家及12個相關部會代表,共同研商臺灣生技產業未來發展藍圖。會中由委員楊泮池代表提出年度總體建議,涵蓋科技前瞻應用、生態系建構與國際佈局三大主軸,勾勒出台灣生技產業跨域融合的未來方向。

生技結合AI與半導體 創新應用無限延伸

今年BTC會議重點提出18條具體建言,包括推動 AI與半導體技術導入醫藥研發、農業科技、臨床醫療;加速健保與基因資料應用法規調適,落實「健康台灣」與在宅醫療服務;並透過 跨域人才培育機制,吸引資料科學、生醫與AI專才投入,建立完整創新研發生態系。

此外,委員也強調需 加速國產醫藥品審查及健保給付,協助醫材與藥品落地醫療機構使用;並推動臨床試驗CRO服務平台,建立具國際競爭力的轉譯研究能量。這些措施將有助台灣在全球生醫市場站穩腳步。

MIT走向CIT 台灣生醫創新再升級

會議召集人、行政院吳誠文政委指出,臺灣近年已展現科技導入產業的優勢,生技醫療亦應由「MIT(Made in Taiwan)」邁向「CIT(Created in Taiwan)」,打造原創研發與全球市場兼具的產業價值。未來,政府將持續推動FHIR資料交換標準,優化分級醫療數位化,並引導民間資金投入生醫產業基金,讓創新成果不僅照顧國人健康,更能推向國際舞台。

吳政委強調,政府將依據BTC共識制定跨部會推動計畫,並建立追蹤機制,期望在一年內讓國人具體感受到生技產業帶來的正向效益,成為台灣經濟新動能。

▲圖說:2025年BTC委員就科技前瞻應用、生態系建構與國際佈局等2大面向,提出3大應用與3大推力共18條具體建言,將作為未來施政的重要參考,為臺灣生技產業勾勒發展藍圖(圖/國科會)

▲圖說:行政院2025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於今(27)日圓滿閉幕,政府將從科技前瞻應用、生態系建構與國際佈局等2大面向展開行動,讓國人切實感受推動成果(圖/國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