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左起)座談會特別邀請前臺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女課長楊麗君、主持人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袁秀慧律師、呂榮海律師、潘正芬律師(圖/文化部)
地方中心
國立國父紀念館攜手台灣國家婦女館與婦女新知基金會,於8月27日舉辦「開麥啦!她們的故事,我們繼續說——影像×漫畫×法律,她們用行動寫下的性別平權史」跨界座談會,透過漫畫、法律與影像三大元素,帶領社會大眾重新回顧台灣女性在職場爭取工作權益的歷史,並再次省思當代性別平權的重要性。
回顧台灣職業婦女的奮鬥史
國父紀念館秘書羅美鎮致詞時表示,館方一直致力於推動文化平權與性別平權,過去曾透過館史特展《仁愛路六號》重現1985年服務員爭取勞動權益的故事,也因此榮獲行政院「性別平權創新獎」。這些努力成為今日跨界合作的基礎,期望讓更多人了解台灣婦女權益如何從社會運動逐步走向制度改革。
座談會中特別邀請1985年「十信結婚‧退職金訴訟案」當事人楊麗君現身,回憶當年因結婚遭迫辭職,甚至失去應得退職金的艱辛過程。她的勇敢抗爭,當時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成為台灣性別平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法律與運動交織的時代記憶
該場活動也邀請《她們為何不能結婚》作者、律師呂榮海分享心路。他表示,當年案例凸顯職業婦女在勞動權益上的脆弱地位,因此決定撰寫書籍,從法律角度剖析不公義,期望能引發社會思辨。此次書籍再版,更是希望提醒新世代:性別平權並非理所當然,而是歷經無數前人努力才得以實現。
同時,參與起草「男女工作平等法」(現「性別平等工作法」)的律師潘正芬,也分享當年推動立法的艱辛過程,如何在社會保守氛圍下,逐步凝聚社會共識,讓婦女運動在法制上獲得落實。
主持人、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袁秀慧律師則指出,跨世代的性別議題對話相當重要,許多年輕觀眾對40年前的職場處境感到震驚與難以想像,現今享有的勞動與性別權益,是歷史不斷推進的成果。
影像承載女性抗爭的力量
系列活動將於8月29日進入最終場,放映婦女新知基金會於2024年製作的紀錄片《金鶴》,致敬1987年國父紀念館服務員蔡金鶴為女性工作權挺身抗爭的故事。該事件更被視為《性別平等工作法》立法的重要推動契機。
國父紀念館表示,本次「開麥啦!」三場座談結束後,將彙整影像素材製作成紀錄短片,公開於官網,讓更多人能接觸並理解台灣性別平權的歷史進程。這不僅是對前輩奮鬥精神的致敬,也期望成為激勵社會持續前行的力量。
性別平權,從回顧走向未來
本次活動不只是歷史回顧,更是社會教育的一環。透過跨界形式,讓漫畫呈現故事張力,法律剖析制度困境,影像則重現真實歷程,讓民眾能從不同角度體會職業女性在性別不平等下的處境與掙扎。
參與民眾紛紛表示深受感動,更直言「現在享有的權利,都是前人爭取而來的成果,必須更加珍惜。」(圖/文化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