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2025海洋保育面面觀活動開幕合照(圖/海保署)
記者李嘉興/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8月30日至31日在臺北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5海洋保育面面觀」研討會,吸引超過200位來自 企業、NGO、地方團體、學校與政府單位的代表共同參與。這場研討會不僅展現臺灣推動《海洋保育法》的實質進展,更成為凝聚 產官學研與公私協力的交流平台。
海洋保育法開啟新里程碑
《海洋保育法》已於2023年7月31日正式公布,並於2024年7月1日全面施行,海洋保育迎來制度性基礎的重要階段。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曾強調,未來政策將以「強化統合、資源挹注、公私協力」為核心,逐步守護並復甦海洋棲地,維護生物多樣性,讓臺灣朝向永續海洋邁進。
四大主題聚焦 政策與實踐並進
研討會開幕式由 海洋委員會主任秘書劉國列致詞,他指出,本次活動聚焦「健康棲地、潔淨海洋、永續資源、公私協力」四大主題,由 海保署各業管組長進行政策分享,讓民眾清楚掌握未來方向。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補充,今年除了延續在地守護計畫外,也推出「海洋保育x攜手永續」ESG專案,強化氣候變遷調適、教育推廣與國際合作,並呼應「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永續發展目標。
從棲地到資源守護 多面向探討
30日場次以「健康棲地」與「潔淨海洋」為主,深入分析珊瑚礁復育、海草復育、海洋保護區成效,以及廢棄物治理與污染防治政策。31日場次則著重「永續資源」與「公私協力」,並邀請 企業界代表、在地社區團體、海洋教育中心分享經驗,包括誤捕野生動物的即時處理模式,展現全民參與的力量。
全民參與 共築海洋願景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表示,透過兩日跨領域交流,蒐集產官學研與地方意見,將作為未來政策研擬的重要依據。海洋保育需要全民投入,透過創新思維與跨界合作,臺灣將能持續邁向 海洋永續發展、藍色經濟與生態共存的新紀元。
▲圖:海保署陸曉筠署長致詞
▲圖:海保署賴郁晴組長分享海洋保育法之 MPA & OECM 的新思維
▲圖:綜合座談陸署長回覆民眾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