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洋無障礙服務人員職能培訓課程全體大合照
地方中心/高雄報導
臺灣朝向高齡化與多元共融社會發展,海洋委員會正積極打造「親海無礙」新願景。國家海洋研究院(國海院)於8月31日在福隆水上活動樂園舉辦「海洋無障礙服務人員」職能培訓課程實地演練,共有27位學員順利完訓,成為臺灣首批專業的「海洋無障礙服務人員」,標誌著國內海洋休閒產業邁入嶄新階段。
首創課程 結合安全與貼心服務
國海院院長 陳璋玲 表示,這項培訓是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 管碧玲 上任後,針對高齡者與身障族群所推動的重要政策之一。「海洋有愛、親海無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打造全民共享藍色國土的重要里程碑。此次培訓課程結合風險管理、特殊需求服務、海域引導與水域安全等主題,並導入教案設計與教學技巧,讓學員同時具備專業性與實務性。
福隆實地演練 驗證專業成果
27位學員經過三天密集培訓,從 8月2日至3日課堂研習 到 8月31日實地測驗,展現完整技能操作,包括安全裝備穿戴、海域引導及水域進出輔助,充分展現「專業+貼心」的雙重價值。
9月27日臺灣無障礙海洋日正式上場
表現優異的學員將於 9月27日「臺灣無障礙海洋日」 正式投入服務,與 海洋委員會、明怡基金會、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休閒運動推廣協會(輪椅夢公園聯盟) 攜手,協助不同年齡與身心狀況的民眾安全參與海洋活動,成為臺灣第一批「海洋無障礙專業尖兵」。
打造藍色國土新日常
國海院強調,海洋無障礙不只是基礎設施的改善,更是服務人員專業養成與精神傳承的結合。透過職能導向課程,讓臺灣朝「全民共享海洋休閒」邁進。未來國海院將持續擴大培訓規模,建立藍色國土新產業動能。
(圖/國海院)
▲圖:實務演練及教學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