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現場也舉辦電網人才產業職涯講座,邀請業界專家分享職涯經驗。圖左起為台灣汽電共生事業開發部經理何信毅、海龍離岸風電資深公共關係經理許雅筑、工研院電網策略室主任李俊耀
產經新聞中心
隨著全球推動淨零轉型,能源產業對專業人力的需求急速攀升。根據環境部統計,近八年相關人才需求已成長 3.29倍,平均每月釋出高達 2.2萬筆電力職缺,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徵才壓力。
工研院(3)日聯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獎典禮暨產業職涯講座」,現場邀集華城電機總經理許逸德、亞力電機總裁楊振通、健格科技總經理吳泳宏、海龍離岸風電資深公共關係經理許雅筑、台灣汽電共生事業開發部經理何信毅等產業代表,與學子面對面分享電力產業的未來商機。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極端氣候事件不斷衝擊電網安全,臺灣必須透過「整合資源規劃」(IRP)與智慧電網技術強化供電韌性。但技術與制度之外,最迫切的挑戰就是人才。尤其是能跨足電力工程、資通訊與AI科技的「T型人才」,將是未來最受企業爭相延攬的核心力量。
本次共有 31名大專院校學生獲得獎學金,來自北中南各地,包括台灣科技大學、勤益科技大學、大同大學等。學生們在智慧電網、儲能系統、國際會議發表等領域表現亮眼,被寄予厚望成為下一代「綠領菁英」。
華城電機總經理許逸德指出,隨著新能源與電力數位化發展,跨域人才需求呈現爆炸式增長。他強調,相關職缺待遇已不輸半導體與科技業,對青年而言是兼具前景與報酬的絕佳選擇。
工研院表示,透過「電網人才發展聯盟」,已經累計培育近 389位電力人才,未來也將持續結合產官學研力量,透過專業課程、企業實習與跨國交流,打造臺灣成為亞洲淨零能源轉型的人才基地。(圖/工研院)

▲圖說:「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旨在培育電網與電力領域人才,由工研院、台達電子、台塑工業、台灣汽電共生、台綜院、太平洋電線電纜、安瑟樂威、亞力電機、康舒科技、海龍離岸風電計畫、華城電機、健格科技、達德能源等單位所組成,本次共有31名學生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