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駐美國代表處楊懿珊公使(中)、IA_A執行長Greg_Houston(右)、藝術家李德茂(左)一起合影。(圖/駐美國代表處臺灣書院提供)
地方中心
臺灣新銳藝術家 李德茂 以跨界實驗與多媒體創作聞名,首次登上美國舞台,即在 華府國際藝術與藝術家希利爾藝廊(IA&A at Hillyer) 舉辦個展《介於之間存在》(In-Between beings)。展覽於9月5日晚間開幕,吸引超過240位藝術愛好者參與,展期至9月28日止。
這場展覽由 駐美國代表處臺灣書院 與 IA&A 合作舉辦,現場嘉賓雲集,包括駐美公使楊懿珊、IA&A執行長Greg Houston、美國在地政府代表,以及旅美音樂家蔡懷恩等人,共同見證臺灣當代藝術能量躍上國際舞台。
AI藝術與哲學的碰撞
李德茂的作品結合 人工智慧、海底影像、互動裝置 與 存在主義思辨,為觀眾開啟一場跨越科技與哲學的未來對話。
展覽亮點包含:
-
圓形生態瓶:以臺灣海底沙高溫燒製,搭配苔蘚植物形成動態平衡的微型生態系統,象徵自然與時間的交會。
-
The Misfit Names:結合AI影像辨識軟體YOLO與真實海底拍攝影像,透過觀眾互動反思「認知」與「正確性」的界線。
-
Where Thought Never Lands:李德茂以AI語言模型 Ollama 訓練生成詩句,透過每5分鐘循環的海底錄像,字幕皆隨內部回饋機制不斷更新,讓觀眾體驗「詩句永不重複」的動態文本藝術。
臺灣意象走向國際
李德茂的創作靈感來自教育背景、生活經驗與對台灣土地的深厚情感,他以視覺詩意的方式傳遞 台灣當代藝術的文化厚度與創新精神。這次在美國的首展,不僅展現了台灣藝術家的國際競爭力,也透過AI與存在主義的結合,挑戰觀眾重新思考人類與科技、自然與未來的關係。
展覽資訊
地點:國際藝術與藝術家希利爾藝廊(IA&A at Hillyer)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9月28日
更多資訊:IA&A官網

▲《介於之間存在》觀眾探究生態瓶(圖/駐美國代表處臺灣書院提供)

▲《介於之間存在》展場一景(圖/駐美國代表處臺灣書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