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推「大智若漁」智慧養殖技術套組 AI水質監控助漁民降成本抗風險

圖說:養殖場域手持式設備定期保養校正與水質檢測

地方中心
面對氣候變遷、勞動力短缺及全球市場競爭壓力,農業部農業科技司於9月10日宣布推出「大智若漁智慧技術套組」,整合水質監控、成長監測、精準餵飼、病原快檢與數位行銷等應用,協助台灣養殖漁業邁向 智慧農業 與 永續發展 新里程。

農業部指出,台灣素有「水產王國」美譽,養殖產業是國內重要支柱。由 水產試驗所 帶領研發的技術,結合感測器、AI辨識與自動化設備,讓漁民能即時掌握魚池水質,並透過 AI影像分析 測量魚體,避免傳統測量造成魚體受傷,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益與魚隻健康。

在飼養管理上,系統運用 生物活動辨識、水波振動與收音分析 技術,研發出精準投餵模式,有效降低 飼料成本、水電費與人力支出。同時,快速病原檢測與光學辨識模組 也能及早預警,協助控制疫病風險,減少損失。

農業部進一步說明,平均年齡偏高的養殖戶,長期面臨「24小時守池」的困境,智慧系統導入後,不僅能省下大量人力,更能將養殖經驗數據化,利於技術傳承。

以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團隊研發的「智慧蝦類養殖系統」為例,透過固定與手持監測設備,養殖戶可隨時收到異常警示,並具備 病害照片上傳與專家診斷功能。目前該技術已由 昊博國際服務有限公司 技轉,並商品化為「eKnowFlow養殖專家管理平臺」,多戶漁民反映可即時排查問題,降低白蝦死亡率,強化風險控管。

農業部強調,這些研發成果已逐步推向產業應用,未來將持續在 國際農業展會 中展示,並鼓勵更多企業導入,讓 智慧漁業、生態系統與數位行銷 結合,打造台灣養殖業的競爭新優勢。(照片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

▲圖:「養殖環境監測與智能生產決策系統」線上諮詢畫面示意圖

▲圖:海洋弧菌數位化快檢裝置及系統APP示意圖

▲圖:水中養殖生物體長AI辨識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