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師大
記者杜坤穆/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中心(19)日於和平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辦「2025年拉阿魯哇族暨卡那卡那富族知識體系論壇」,以「puasipi(生火)」為主軸,象徵點燃文化火焰、傳承族群智慧。論壇邀集 17位來自各領域專家學者 出席,吸引近百位校內外人士報名參與,並同步進行線上直播,共同回顧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正名十週年的歷程與文化復振成果。
高師大校長致詞:打造原民知識交流平台
開幕儀式由 高師大校長王政彥 主持。王校長致詞表示,高師大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中心長期耕耘原住民族文化領域,期盼持續凝聚能量,成為 原住民族知識交流與共享的重要平台,協助不同族群的歷史與文化被更廣泛認識與保存。
正名十週年紀錄片揭幕 專家深談文化復振
論壇以兩部由中心實地拍攝的 拉阿魯哇族文化紀錄片 開場,分別為〈hliumimiaisa Vilanganʉ/Vilanganʉ走過的路〉與〈paria 捕魚〉。隨後,紀錄片拍攝者 陳芝儀總監 在專題演講中,分享拍攝動機與心路歷程,並強調以影像保存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場專題演講則由 南華大學教授明立國 發表〈展演到正名 Hla'alua和Kanakanavu的復振之路〉,回顧兩族文化復振運動與正名歷程,點出族群認同與政策支持相互交織的關鍵影響。
下午場:聚焦兩族正名後的挑戰與實踐
下午兩場論壇分別探討「masini 卡那卡那富族正名後回顧與現況」與「pahluaili 拉阿魯哇族正名後回顧與現況」。
-
原民台族語主播孔岳中 發表〈牽起雙手 代代相傳〉,談到卡那卡那富族在當代的文化創新與傳承。
-
臺灣卡那卡那富族發展協會秘書長謝威 分享〈正名十週年的回顧〉,強調協會在正名運動中所扮演的推動角色。
-
台大研究生石楚芸 以遷徙史角度探討拉阿魯哇族的文化認同課題。
-
政大原民中心前助理廖聿婕 以親屬與血緣連結分析族群如何在當代復振脈絡中獲得新界定。
-
高雄市立空大處長李友煌 透過自身出版的聖貝祭繪本,闡述文化教育與地方認同的重要性。
綜合座談:展望未來十年
論壇最後以「拉阿魯哇族暨卡那卡那富族正名十週年的回顧與展望」為主題舉行綜合座談,邀請兩族協會理事長、公所公職人員等共同參與。主持人、高師大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中心主任劉正元 表示,本次論壇不僅是文化知識的交流,更凝聚了在地協會的合力,為兩族文化復振提供新契機。
劉主任強調,論壇的精神在於「點燃文化之火」,讓兩族正名後的成果能持續深化,並成為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的重要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