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 國家海洋研究院提醒:颱風「樺加沙」長浪已抵近臺灣海岸,海域遊憩風險不可輕忽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隨著颱風「樺加沙」(Ragasa)逐漸逼近台灣,中央氣象署已發布海上與陸上颱風警報。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19日特別提醒,颱風中心雖尚未登陸,但其所生成的「長浪」已率先抵達台灣東部與南部沿岸,對海域遊憩及漁撈活動構成嚴重威脅,籲請民眾切勿輕忽。
長浪比颱風更快抵達 海岸風險先行
國家海洋研究院指出,長浪是一種波長極長、能量傳遞極快的海浪,在深海中幾乎不受阻力影響,可每小時 60–100公里速度快速傳遞。相比之下,颱風本體移動速度僅約 10–40公里,因此經常出現「浪先到、颱風後到」的情況。這意味著颱風尚未靠近台灣之前,沿海就可能已經面臨長浪衝擊。
長浪四大潛在危險
專家提醒,長浪外觀不易辨識,但實際威脅性極高,常導致意外事故:
-
礁岩區或釣場:突如其來的巨浪,恐將岸邊釣客或遊客捲入海中。
-
海水浴場或近岸水域:長浪可能引發強烈離岸流,將游泳或戲水民眾拉離岸邊。
-
水上活動:衝浪、潛水、SUP 等活動,因長浪干擾而使海況瞬間惡化。
-
港灣安全:湧浪進入港灣,可能導致船隻受損或航行不穩。
善用 GoOcean 平台 提升自主防災
國家海洋研究院呼籲民眾,在颱風前中後期應避免前往海岸進行任何休閒或捕魚活動。如需掌握即時海況,可下載「GoOcean 海洋遊憩風險資訊APP」或透過「GoOcean 海洋遊憩風險資訊平台」(https://goocean.namr.gov.tw)查詢最新的浪高、流速與離岸流警示訊息。
研究院強調,唯有建立「風險自主管理」的正確觀念,民眾才能在享受海洋之美時,同時確保自身安全與生命財產不受威脅。(圖/國海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