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 高雄大學啟動AI雙賽事 機器人挑戰賽、數位科學競賽吸引600師生參與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大學今(27)日攜手財團法人桃園市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舉辦「2025高雄盃機器人挑戰賽—科技寶經典賽」及「數位化科學競賽」,兩大賽事同步於校內登場,吸引來自全台278隊、超過600名師生參加,展現高雄大學在AI教育推廣與科普實作上的豐碩成果。
高雄大學推動AI教育扎根
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行浩致詞指出,學校長期承擔大學社會責任,積極結合產官學資源,推動跨域創新教育。隨著高雄成為半導體與AI產業重鎮,大學更肩負人才培育使命。他並透露,高雄大學已與全球逾300所姊妹校合作,未來將持續拓展國際交流,強化高雄在國際科技教育的地位。
教育局肯定AI人才培育成果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專委許家豪表示,教育局自2023年起即與基金會及大學合作,推動偏鄉科技教育並捐贈設備。經過三年努力,今年參賽規模突破278隊,參與人數達600多人,充分展現AI教育向下扎根的成效。他並肯定高雄大學積極承辦賽事,對高雄市教育發展貢獻卓著。
企業投身教育的永續價值
財團法人桃園市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逢春則回顧,自2018年起基金會持續推廣機器人教育,並連續三年與高雄大學合辦高雄盃。他強調,雖然企業以工業馬達與自動化技術起家,但「教育才是最具永續價值的投資」,希望透過競賽讓學生掌握AI時代所需技能,也深化產學合作。
STEAM教育精神落實
高雄大學理學院院長胡裕民指出,本次賽事充分體現STEAM教育精神,學生在機電整合、程式撰寫、解題過程中鍛鍊邏輯思維與跨域能力。他強調,數學、物理、化學與生命科學是科技發展基礎,透過比賽,學生能實際感受科學研究的精神與挑戰。
應用物理學系主任邱昭文則表示,比賽成果固然重要,但學生在過程中的交流、合作與挑戰才是最珍貴的學習。他鼓勵學生將經驗轉化為未來養分,勇於嘗試、培養科學態度。
科學競賽模式創新
高雄大學科教中心主任余進忠介紹,今年「數位化科學競賽」共有55隊高中職學生參加,是最多的一組。比賽分上午實驗設計與數據蒐集、下午簡報發表兩階段,學生需利用手機感測器與「科技寶」積木模組蒐集並建模數據。此模式降低實驗門檻,卻能完整培養學生跨域探究能力,成為科學教育推動的重要創新。
多方協辦單位共襄盛舉
本次賽事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指導,國立高雄大學與祥儀基金會主辦,並結合正修科技大學、台灣嵌入式暨單晶片系統發展協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睿揚創新科技、愛尚科技、淩耀電子ICSHOP、金石教育科技等單位協辦。
今年設有10大項、28組比賽,包含自駕車創客賽、無人車競速賽、迷宮機器人挑戰賽、相撲車競賽等熱門項目,並新增AI語音機器人與AI智慧太空駕駛挑戰,全面檢驗學生在機構設計、程式撰寫、感測應用與人工智慧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圖/高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