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 / 黑潮科學新突破 中山大學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Oceanography》

圖說 : 中山大學揭示了黑潮中的「珍珠奶茶效應」!中研院院士、中山海科系傑出講座教授陳鎮東(左)與研究員黃婷萱博士(右),以生活化的比喻,生動詮釋海洋中營養鹽的傳輸機制。原來南海經由「攪拌」作用,會將深層營養鹽帶到淺層,就像杯底的珍珠,因攪拌而浮起,變得更容易被吸管吸到,大幅提升魚群的食物來源。成果獲刊頂尖國際期刊《海洋學》(Oceanography)。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最新研究揭露了黑潮中的「珍珠奶茶效應」,以生活化比喻形象詮釋海洋科學新發現。研究顯示,南海海水經「攪拌」作用,將深層營養鹽帶至淺層,如同珍奶杯底的珍珠因攪拌浮起,更容易被「吸管」吸取,最終經由黑潮輸送至東海,提升浮游生物生產力,進而增加魚群資源。

南海「預處理」 黑潮「再上湧」

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傑出講座教授陳鎮東表示,黑潮是輸送養分的「高速公路」,長年維持東海漁場的高生產力。但過去學界對於南海水如何有效成為養分來源缺乏解釋。
研究團隊發現,南海常見的湧升流與內波如同「攪拌動作」,讓深藏的營養鹽翻攪上升並「預處理」,隨後匯入黑潮主流,再於臺灣東北與東海大陸棚邊緣因地形與洋流推擠,更容易被帶至表層,遇到陽光促進浮游生物繁殖。

研究數據佐證「珍奶效應」

中山大學海科系研究員黃婷萱博士指出,研究數據顯示硝酸鹽在100公尺水深,由黑潮南端的 1微莫耳(μmol/kg),增加到東海北端的 9微莫耳,證實南海水在營養補給中扮演關鍵角色。

長期觀測結合模型 建立完整機制

研究團隊整合 2000年至2020年長期觀測數據,繪製黑潮自菲律賓至東海的剖面圖,分析溫度、鹽度與營養鹽分布,並透過經驗公式推估濃度。陳鎮東表示,這項模型可精準預測東海在不同季節與極端天氣下的營養變化,有助科學家評估浮游生物與魚群數量的變動,為漁業決策與捕撈規劃提供依據。

臺灣海洋科學影響力再提升

「珍奶效應」由黃婷萱博士與陳鎮東教授共同發表,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Oceanography》。團隊強調,本研究以空間分布為主,尚未涵蓋季節性變化,未來仍需更多數據驗證,但這項突破已顯示臺灣在國際海洋科學研究上的影響力。(圖/國立中山大學)


本期文章由廠商小額支持贊助刊登

諭達進出口報關 07-3336839

聯繫Email:easywind_no1@hotmail.com

網址http://www.tycoon-custo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