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 NTSO交響臺灣2.0作曲家/曲名總覽
中華新聞報/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 邁入創團80週年,於9月30日宣布正式啟動「交響臺灣2.0」計畫。繼第一階段以文學為題材完成九部作品後,新一階段以「臺灣美術」為核心,邀請七位中青世代作曲家將畫作轉化為音樂,並預計於2026年完成首演與出版。同時,2026年「青年音樂創作競賽」首獎得主亦將獲得委託創作合約,使整體計畫涵蓋八部新作,象徵樂團跨入新十年的里程碑。
奠基80年 交響臺灣延續文化使命
自1945年創團以來,國臺交始終肩負推動臺灣音樂創作的使命。第四任團長 史惟亮 設立「研究部」,延攬 郭芝苑、沈錦堂、張炫文、賴德和 等作曲家,舉辦多屆徵曲比賽,為臺灣音樂創作奠基。2008年進一步建構「音樂創作與行銷平台」,持續鼓勵新銳作曲家投入,至今累積近百部原創作品。
2015年70週年時,時任團長 黃素貞 與藝術顧問 簡文彬 邀集 馬水龍、賴德和、楊聰賢、潘世姬、林京美 等作曲家商討方向,正式啟動「交響臺灣」計畫,開啟音樂與文學跨界的十年合作。
第一階段成果 文學化為音樂
2015至2025年間,「交響臺灣」以臺灣文學為靈感完成九部作品,包括:
-
潘世姬《異鄉人》(郭松棻小說《驚婚》)
-
賴德和《海神家族》(陳玉慧小說)
-
黃思瑜《結》(鍾肇政作品)
-
陳士惠《菅芒花》(黃春明詩作)
-
游昌發《創傷與療癒》(竹梅與菊蘭生命故事)
-
顏名秀《永恆之愛》(邱妙津《蒙馬特遺書》)
-
林京美《遙遠的聲音》(瓦歷斯.諾幹作品)
-
楊聰賢《山水舞鶴》(舞鶴文字意象)
-
劉博健《地底三萬呎》(2016青年音樂創作競賽首獎,朱少麟小說)
這些作品跨越小說、詩歌與文學意象,奠定臺灣音樂與文學深度對話的新篇章。
第二階段啟動 七位作曲家描繪美術之聲
「交響臺灣2.0」轉向美術,邀集七位作曲家:
-
林岑陵《比西里岸 Pisirian》(江賢二《比西里岸之夢》)
-
簡宇君《燭聲》(江賢二《百年廟23-00》)
-
林煒傑《稻影迴響》(黃銘昌《晚霞黃昏水稻田之三》)
-
洪郁閎《霧.無垠之城》(鍾子逸《迷霧之間》)
-
陳以軒《山氤》(陳德旺《觀音山遠眺》)
-
謝宗仁《島南之音》(邱建仁《標記 南方》)
-
陳欣蕾(王韋堯《拾》《奔流》《Shy》《欲》)
這些新作將於2026年由NTSO世界首演與出版,最終與競賽首獎得主的委託作品合計八部,持續展現跨世代合作能量。
樂團展望 跨海共鳴
NTSO團長歐陽慧剛 表示,「交響臺灣不僅是樂團對土地的深情告白,更是臺灣文化的聲音檔案。從文學到美術,NTSO希望讓世界聽見臺灣的故事。」他強調,「交響臺灣2.0」是80週年系列活動的起跑點,也是迎接下一世代的重要里程碑。
展望未來,2026年「青年音樂創作競賽」將於2025年10月22日至11月5日受理收件,NTSO期盼透過此平台,持續扶植新世代作曲家,為臺灣音樂譜寫下個十年的嶄新篇章。
本期文章由廠商小額支持贊助刊登
諭達進出口報關 07-3336839
聯繫Email:easywind_no1@hotmail.com
網址http://tycoon-custo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