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 / 胡一鳳老師專欄 :我的修行日誌 - 水月寄禪情 × 千江共明月 —— 中秋的由來與佛法智慧
中秋節的由來與典故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又稱「仲秋」「月夕」「團圓節」,自古便是重要的民俗節日。這一天正值秋收,古人會以祭月、拜祖、慶豐收來感恩天地。民間拜月娘時,月餅、柚子、時果齊備,祈願闔家平安,圓滿和合。
同時,中秋也是慎終追遠、祭祀祖先的重要時刻。家家戶戶於此夜備上三牲果品,焚香祭拜,不僅讓祖先「也過節」,更提醒後人「飲水思源」,心存感恩。
佛教典籍中,八月十五亦為月光菩薩聖誕。佛經記載,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守護東方琉璃世界。日象徵朗照,月象徵清涼,佛陀以月光表智慧——在無明長夜裡,清淨明月能引導眾生覺悟離苦。
文學與人間的月亮
秋天向來是懷想的季節,詩人最愛借月寄情。唐人徐凝在《憶揚州》中有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被譽為奇句。月夜景致,寄託古今多少思緒。這讓我想起星雲大師的故鄉揚州,也想起不久前在佛光山遇到來自揚州的朋友,隨口吟出此詩,竟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
台灣文學也有佳作以月寄情。蕭麗紅的小說《千江有水千江月》,書名本身便蘊含佛理。千江之水皆能映現同一輪明月,如同每個眾生皆具清淨心。這份智慧讓人想到佛法中的一句話:「千江有水,千江月」。每顆心若能如水般澄明,自然能映照覺性之光。
畫意與詩心的呼應
這幅題為 《水月通禪意 山雲寄野情》 的畫作,正好契合中秋月亮的清淨智慧。
- 水月通禪意:心如澄水,月光自現。
- 山雲寄野情:雲起山間,寄託懷念。
古詩云:
水映明月照心清,
山含浮雲寄野情。
千江皆映圓覺月,
一念光明度眾生。
而現代文學版短詩則說:
月亮,不只掛在天上,
也倒映在每個心湖。
水清,月才圓;
心靜,光自明。
這些詩心,正與中秋節的寓意相互映照。
圖說 : 作品名稱 /「水月通禪意 山雲寄野情」(藝術家 胡嘉蕙 的作品/高師大美術研究所畢業)
佛法中的月亮智慧
月亮有圓有缺,提醒人們「生命無常」;圓月普照,象徵「清淨覺性」。在佛法裡,月光代表著清涼與柔和的智慧。學佛之人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如月光般清淨無私,便能轉化煩惱,將菩提心落實於生活,利益他人。
星雲大師常說,修行不是離開人群,而是要讓光明照亮社會。明月在夜空中大放光明,正如覺悟之心能在大眾中引領方向。我們若能將月亮的清涼智慧轉化為日常的善行,那麼中秋便不僅是賞月、團圓,更是**覺悟與清淨同行的時刻。
科學觀點 × 祭祖的真實意義
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慧開法師,是台灣大學數學系畢業、留美博士(美國天普大學宗教哲學博士),享譽國際,被譽為「生死學之父」。他在《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中,以科學與佛學相結合的方式指出:
人不是「死了就沒了」,而是「移民到另一個世界」,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因此佛教稱之為「往生」。
他以數學作比喻:生命並非中斷,而是如同數學的連續函數,在不同區間以不同形式延續。死亡不是終點,而是轉折,就像移民般,前往另一個世界繼續存在。
這樣的觀點,正與科學定律相契合:能量不滅、物質轉換。人的肉身雖然歸於塵土,但精神、愛與德行,仍會以另一種能量形態,持續影響後代。
因此,祭祖的真義,不在於畏懼鬼神,而在於承認生命的延續,並在感恩中傳承愛與善念。
日常的活用與啟發
中秋賞月,不只是仰望天際,也是一面心靈之鏡。每當抬頭見月,提醒我們:
- 待人處事要如月光般柔和清淨。
- 面對無常,要以圓缺啟發內心的智慧與放下。
- 在生活中實踐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讓自己的心光映照大地,如月之普照。
- 不忘飲水思源,於節日中懷念祖先,傳承善念。
秋夜的明月,連結著人間的團圓,也映照佛法的覺悟。願我們都能成為一輪清淨明月,將光明與慈悲普照人間。
專欄金句
- 「水月通禪意,山雲寄野情;千江皆映月,一心即光明。」
- 「死亡不是斷點,而是生命曲線的延伸。」
- 「能量不滅,生命不止;祭祖不迷信,而是承認延續。」
胡一鳳老師 簡介: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並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首屆全球「人間佛教管理文化」課程結業。
該課程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擔任總監,強調「理論與實踐合一」的自覺式管理,匯聚近九十位來自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十三國、四十六城市的企業與文化菁英。
課程體現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學」不僅是修行智慧,更是一門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學,具備跨國、跨文化、跨產業的實踐力。
同儕包括琉璃工房董事長楊惠姍、清玄享閱文化集團董事長方淳珍、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上海米源集團董事長陳志峰、泰國型創科技董事總經理張仁安等知名領袖。
現任佛光山普門中學生命教育兼任老師、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榮譽顧問長,亦為百人行善團發起人。
長期關注教育、公益、環保與跨宗教交流,致力於推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將修行落實於日常,推動「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並擔任高雄市中華企業經營領袖協會顧問、高雄市團體企業講師職業工會講師、謝黃扁文化藝術基金會顧問、高雄少年觀護慈愛協會理事、高雄科技大學東區校友會顧問等,持續推動文化教育與社會關懷。
近年榮獲美國德保羅大學自然醫學聯合頒證、國際社會服務獎(2023年),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頒贈「佛光三好人家」殊榮(2024年)。
本期文章由廠商小額支持贊助刊登
諭達進出口報關 07-3336839
聯繫Email:easywind_no1@hotmail.com
http://tycoon-custo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