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精神醫學的倍數成長,台灣國人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數已經突破250萬人口大關。但自殺率不降反升。從近期的知名藝人、主播自殺身亡這些令人震驚的新聞消息都離不開正在服用精神藥物的事實。不禁令人質疑,究竟是憂鬱症導致他們自殺?亦或是藥物副作用才是真正元兇?至今國際社會上仍爭論不休,似乎沒有任何科學實證可以澄清這個問題。
雖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現代人卻似乎難逃「憂鬱症」的普及,人手都要有一包藥袋,吃了十多年卻還要繼續吃,醫病關係成了長期的「老主顧」。如今數學算不好是「數學失調症」、時下人常使用通訊軟體Line也有了「已讀不回症」,連愛自拍都被說是種病。這些光怪陸離的現象,讓人懷疑究竟真是自己問題,還是「被精神病」。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於去年台北西門紅樓引進此國際性展覽「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引起熱烈迴響,頭一天開幕便走過三千人觀展。隨著廣大的網友要求下,今年展覽移師南部舉行。展覽內容罕見且獨特,收集大量史料及事實,呈現精神醫學的起源,現狀與發展計劃,卻又跳脫目前主流的官方陳述,是極珍貴的資料。
高雄市議員陳麗娜致辭時表示,身邊有很多父母都碰到過動孩子的問題,卻不知如何解決,直到今天才知道原來有更多方式可以處理它。希望有很多人能來參觀展覽,特別是為人父母,更應該來了解展覽內容,弄清楚精神科藥物問題的真相。
大台中中醫師公會顏良達副理事長說,參加這個開幕,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因為只有更深入了解這方面患者遭遇的處境,才能更有同理心的幫助患者。並呼籲中醫師都有責任,幫助這些患者,以治本的方式,再次恢復他們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劉氏基金會創辦人劉弘白博士亦來到現場致詞,除了表示支持公民人權協會在推動心理健康知情同意權方面的努力,也表示他四十年來從事學習障礙方面特教領域,而孩子的問題最常與學習能力相關,藥物是無法處理問題的根源。
當場也有一位受害者家屬和一位過動兒家長分享心路歷程。小如小姐(化名)的母親從少女時代開始吃精神科藥,進出精神病院無數次,當她得到肝癌時,兒女認為她的身體無法承受一天十幾顆精神科藥,所以決定幫助她減藥及斷藥。經過五個月的努力,母親斷藥並度過了她這一生最清醒的晚年,表現得善良,體貼。之前吃藥時頭暈、常跌倒、尿失禁、手會抖的症狀都不見了,而且生活可以自理。和吃藥的時候有十萬八千里的差別。小如小姐問:「如果有醫生願意早一點幫助母親脫離藥物,她的後半生是不是會過得不同?」
雲雲媽媽的孩子小學被貼過動標籤,在她問了好幾位兒童心智科的醫生之後,發現醫生判斷孩子是不是過動兒,需不需要吃藥,是依據老師或家長這些孩子的教養者回答問卷,所表達出來對孩子的行為觀感有關。她說:「這些經歷讓我覺醒了:我不能當一個焦慮煩惱的教養者,我要提升我能夠教養孩子的能力。」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王聖惠醫師表示,舉辦此展覽的目的,是要讓民眾知道並行使「知情同意權」,也就是民眾有權知道精神科診斷之醫學合理性,及精神科治療或藥物之風險與副作用,因此民眾能自我抉擇無害的治療或替代療法。協會將努力在這個心理健康領域耕耘,希望帶給患者,家屬,社會安定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