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山達基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為響應「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財團法人山達基高雄機構於10月10日舉辦「看見孩子的全部,一起守護孩子的心與未來」研討工作坊。此次活動集結教育、醫療、社工及心理輔導等多領域專家,共同探討當代兒童心理健康議題,推廣正確心靈照護觀念,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精神。
多方專家齊聚 倡議正確兒童心理健康觀念
活動現場氣氛溫馨且充滿專業交流能量。山達基高雄機構秘書長崔斌芬指出,當前社會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雖日漸提升,但過度診斷與依賴藥物治療的現象值得深思。她強調,孩子的成長是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的責任,山達基長期秉持創始人 L. 羅恩賀伯特(L. Ron Hubbard) 的理念,推廣以理解、尊重與愛為核心的教育方式,期盼打造安全且被理解的成長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茁壯。
教育與家庭並重 從陪伴中守護成長
活動邀請多位貴賓與專業代表現身分享實務經驗。
台南市議員曾培雅服務處執行長歐政豪以「奶爸」身分分享家庭經驗,他表示:「在雙薪家庭中,孩子最渴望的不是昂貴的物質,而是『有質量的陪伴』。」
高雄市家長協會榮譽理事長黃雀華則介紹教育部推動的 SEL(社會情緒學習)計畫,說明該方案能幫助教師更理解學生情緒、經營班級氣氛,進而減少誤解與衝突。
財團法人高雄市私立小天使家園董事長陳紹崇也指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即使尚未開口說話,也會用情緒表達需求,成年人應學會觀察與傾聽,建立溫暖而包容的家庭氛圍。
專業講座深掘三大面向 教育、社工、醫療共論平衡
研討會設有三場主題講座,分別從教育、社工與醫療角度深入探討兒童心理健康的多元面向。
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林怡君指出,臨床醫療介入前,應先審視孩子的生活壓力與家庭互動因素,避免不必要的診斷與標籤化。
南高雄家扶中心社工督導蘇晏平則分享,親師之間的正向合作關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關鍵的心理支持來源。
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教師蕭育昇提醒,過動或衝動行為不一定是疾病,應以觀察、理解取代快速用藥,給予孩子更全面的心理支持。
跨領域對話 共築兒童心理防護網
在活動尾聲,親職教育專家 林妙香 與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蔡沛華 共同主持分組討論,帶領參與者透過情境演練與案例分析,從多角度理解孩子的行為與情緒訊息。
此次工作坊透過跨界交流,成功建立教育、家庭與社區間的溝通橋樑,期望形成穩固的兒童心理健康守護網,讓「看見孩子的全部」成為社會的共同責任。
山達基:持續推動兒童心靈教育
山達基高雄機構長期關注心理健康與人權教育,推動多項兒童心理輔導與家庭教育計畫。透過研討會與公眾倡議,該機構期盼更多家庭與教育者關注孩子的情緒需求,在理解與支持中,為臺灣下一代打造更具同理與幸福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