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 : 黃女士即便面對高度油鍋的溫度,每一項工作都還是按部就班地完成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逆境中展翅,愛與勇氣不歇息。北高雄家扶中心長期陪伴弱勢家庭走過艱難歲月,今年特別表揚十戶「自強家庭楷模」,他們在生活困境中以堅定的意志與無私的愛,撐起家庭、照亮他人。這項表揚將於12月7日於正修科技大學舉辦的第38屆歲末送暖親子園遊會上盛大舉行,活動不僅是歲末感恩的重要時刻,更象徵著北高雄家扶持續38年不間斷的在地服務與關懷力量。

圖說 : 蔡先生與劉女士伉儷陪伴孩子完成作業
十戶自強家庭 以生命故事傳遞希望
今年獲選的十戶自強家庭楷模,分別是:
鳳山區張又瓔女士、美濃區高瑩女士、桃源區黃玉嬌女士、岡山區范氏嬌娥女士、茂林區蔡文水與劉怡菁伉儷、永安區王秀蓮女士、鳳山區吳珮珊女士、杉林區吳泉輝與吳盧玉燕伉儷、鳳山區王杏元女士,以及大寮區吳佩娟女士。
每一位家庭代表,都是面對困境仍不屈不撓的勇者。
鳳山區張又瓔女士:先生病逝後獨力撫養中度身障兒子,白天擔任特教助理、夜晚修讀空中大學課程,不僅順利考取正式職缺,還陪伴兒子參與市集擺攤,展現「以母職兼父職」的堅毅典範。
美濃區高瑩女士:來自中國遼寧的新住民,在丈夫因債務輕生後獨力撐起家庭,經營早餐店與夜市攤販,凌晨三點起床工作、還不忘進修考證照,兩名女兒在她鼓勵下脫離陰霾、成績優異,詮釋了「新住民的堅韌」。

圖說 : 高瑩女士經營中式早餐-與小女兒一起包煎包
桃源區黃玉嬌女士:同時照顧三名子女與四名姪子姪女,在先生與兩名弟弟相繼離世後,仍經營「阿嬌麵店」支撐全家,以愛與溫暖的麵香撫慰孩子的心。
岡山區范氏嬌娥女士:越南新住民,丈夫中風後臥病多年,她在塑膠袋工廠工作維生、親力親為照護病夫,其無怨無悔的精神深深影響女兒選擇就讀護理系,延續母親的奉獻。
茂林區蔡文水、劉怡菁伉儷:年逾七旬的老夫妻照顧兩名失親孫子,即使生活艱困仍堅守「因為愛,所以不覺得累」的信念,成為部落最受敬重的模範家庭。
永安區王秀蓮女士:歷經兒子吸毒、家產法拍、媳婦離去,她仍獨力撫養孫子,以清潔工微薄薪水支撐生活。她以「原諒與堅強」的母愛教孫子感恩,讓家庭重拾希望。
鳳山區吳珮珊女士:身患小兒麻痺、左眼近乎失明,仍勇敢獨自撫養發展遲緩的兒子,積極參加治療與職訓課程,用行動詮釋母親的勇氣與自立精神。
杉林區吳泉輝、吳盧玉燕伉儷:長年照顧孫子女的隔代教養家庭,面對兒子罹癌仍不放棄,夫妻倆以「品德重於成績」教育孫輩,展現長輩的慈愛與責任。
鳳山區王杏元女士:家中火災後重新振作,丈夫又中風需長期洗腎,她白天工作夜晚照護,始終以樂觀心態面對一切,用行動詮釋母親的力量。
大寮區吳佩娟女士:年輕時未婚生子、被家人斷絕往來,她忍著傷痛與頸椎病痛堅持工作養育兩名孩子,教育孩子自立自強,展現無比母愛與勇氣。

圖說 : 女兒幫辛苦的吳女士按摩
這十個家庭的故事,宛如十道光,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北高雄家扶38年守護 在地關懷不間斷
北高雄家扶中心主任吳瑞華表示,北高雄家扶自成立以來已深耕在地38年,目前持續陪伴的弱勢家庭達2,492戶,受扶助兒童人數更高達4,289人。
吳瑞華主任感謝社會各界長期捐助,讓家扶能在家庭最需要的時候提供即時協助,陪伴他們跨越生命的難關。
他特別邀請社會各界踴躍支持「第38屆歲末送暖親子園遊會」,以行動支持在逆境中努力不懈的家庭,一同傳遞溫暖與希望。活動詳情可洽詢北高雄家扶中心(電話:07-6213993)。
用愛連結希望 邀您共同送暖
北高雄家扶中心期盼透過這次表揚,讓更多人看見這些「生命鬥士」的真實故事。這些家庭在困境中選擇不放棄,正是台灣社會最動人的力量。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
「貧窮不是結局,愛與勇氣才是重生的開始。」(圖/北高雄家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