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台灣主辦APEC藍碳研習營 管碧玲:從理念走向制度 讓海洋成為氣候解方

圖/海委會

中華新聞報/台北報導
2025年亞太區最具指標性的藍碳盛會於10月15日在台北隆重登場!海洋委員會主辦「亞太區域氣候政策納入藍碳之能力建構研習營」,集結來自4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國際非政府組織、企業界、學術界與國際認證機構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將「藍碳」納入氣候治理行動,為亞太地區注入新的永續動能。
新聞圖片

圖說 : 大合照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於開幕致詞時強調:「讓海洋成為氣候變遷的解方! 這不僅是一個國家的理念,更是集體行動與未來的區域合作方向。」

三大議題引領藍碳新方向:科學、市場、社會共融

本次研習營以「藍碳科學與政策整合」、「藍碳市場與定價機制」以及「社會包容與性別參與」三大面向為主軸,展開深度對話。

在「以科學為基礎的藍碳治理」主題中,邀請韓國翰林大學名譽教授 Seungdo Kim、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海洋政策研究所主任 Atsushi Watanabe,以及印尼海洋事務和漁業部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Novi Susetyo Adi,共同探討如何將最新藍碳研究成果有效轉化為可操作的政策與治理架構。
新聞圖片

圖說 : 管碧玲主委(前排正中)與友邦駐台貝里斯(右3)Katherine Meighan大使、巴拉圭Dario Filartiga Ruiz Diaz大使(左3)、海地Roudy Stanley Penn(左2)駐台大使,以及馬來西亞友誼及貿易中心Izzati Aisyah Adnan副代表(右2)、日本台湾交流協會安田大樹主任(左1)等合影

而在「藍碳市場與創新融資」議題中,則由國際碳權認證機構 Verra 政府與政策參與資深總監 Ms. Komal Sinha、Blue Carbon Indonesia 共同創辦人 Andreas Hutahaean 博士、及世界觀國際基金會營運長 Mr. Nick Laidlaw等專家,分析藍碳市場定價、驗證制度與投資潛力,並分享如何透過創新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間企業投入藍碳經濟體系。

「社會共融與多元參與」場次則邀請紐西蘭婦女促進農業與自然資源管理變革組織標準專家 Ms. Marianne Gilchrist、保護國際基金會藍碳研究所主任 Ms. Lauren Babuik、以及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教授 Pham Thu Thuy,分享如何在藍碳治理中融入性別平權與社區韌性指標,促進更具包容性的永續發展。
新聞圖片

圖說 : 管碧玲主委開幕致詞

管碧玲:從理念走向制度 讓海洋成為氣候解方

在開幕致詞中,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指出:「海洋碳匯的發展,是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途徑。」海委會正積極推動藍碳作為「台灣2050淨零戰略」中自然碳匯的關鍵核心,呼應《2050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的政策方向——讓海洋不再只是受害者,而是氣候變遷的解方。

管碧玲進一步提到,今年7月,台灣的「海草復育與紅樹林植林方法學」已正式通過環境部審議委員會核定,成為亞太地區少數通過國家層級審查的藍碳方法學之一,象徵台灣具備以科學為基礎的藍碳治理能力,並能與國際碳市場接軌。

她表示:「這不僅是我們的國家決心,更是全民共識與制度、科學實力的展現。」管碧玲勉勵與會各國代表及官員,攜手推動藍碳行動,將理念化為制度,讓藍碳成為區域與全球減碳合作的重要支柱。
新聞圖片

圖說 : 管碧玲主委(前排正中)與友邦駐台貝里斯(右3)Katherine Meighan大使、巴拉圭Dario Filartiga Ruiz Diaz大使(左3)、海地Roudy Stanley Penn(左2)駐台大使及APEC經濟體代表等合影

台灣成為亞太藍碳合作樞紐 APEC架起國際橋樑

此次研習營同步串聯「第24屆APEC企業/私營部門參與海洋永續環境圓桌會議」,延續自2000年以來台灣長期舉辦的APEC海洋圓桌交流傳統,凝聚公私部門夥伴共識,展現我國作為亞太永續海洋合作關鍵樞紐的角色。

海洋委員會指出,這場研習營象徵台灣積極融入亞太區域氣候治理體系,未來將持續透過APEC平台深化與各經濟體的合作,推動藍碳政策整合與海洋永續發展,共同邁向淨零碳排與藍碳經濟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