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高雄財政轉型亮眼 陳其邁市府穩健減債、落實紀律居六都第2

圖/高雄市政府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針對外界對高雄市政府債務的誤解與曲解,高雄市政府財政局長陳勇勝今(11)日特別說明,高雄市債務數據與外界傳言不符。實際上,自高雄市長陳其邁於109年8月上任以來,市府秉持「穩健理財、財政自律」的原則,落實減債與財政改革,至113年底止,已連續4年達成零舉借(0舉債),累計減債金額高達201億元,是六都減債第2多的城市。

高雄市債務逐年下降 累計減債201億、創財政佳績

財政局指出,陳其邁市長上任時,高雄市債務高達2,477億元,為全國最高;經市府落實開源節流、嚴控舉債,截至113年底,債務已降至2,292億元,累計償還201億元(含償還111年初公教輔購基金轉入債務16億元),成為六都中減債成果第二名的城市,展現市府在公共理財上的決心與執行力。

陳勇勝局長表示,這樣的成績代表高雄財政逐步走向穩健,並非外界所謂「債務惡化」的情況。實際上,除106年曾有償還10億元外,其餘年度的還債皆在陳市長任內完成,顯示高雄財政體質正逐年改善。

財政紀律落實 高雄仍有1,400億舉債額度

根據《公共債務法》規定,高雄市舉債上限約為3,700多億元,目前尚有約1,400億元可用額度,與新北市相當。財政局指出,市府將持續以「不舉新債、積極減債」為原則,穩定財政結構、提升財政韌性,同時兼顧市政建設與民生需求。

歷史包袱與結構因素 高雄需持續轉型

陳勇勝進一步說明,高雄長期作為國家重工業、石化及發電中心,在產業結構轉型與環境治理上背負沉重的歷史包袱。市府在推動城市轉型、環保設施改善及社福政策擴充的同時,必須投入大量財政資源。

他指出,高雄的債務形成具有結構性原因,長期受限於「南北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城市發展需透過舉債支撐重大公共建設與基礎設施更新。然而在陳市長上任後,市府團隊致力推動財政整頓與永續理財策略,讓高雄在支應公共支出與減債之間取得平衡。

圖:陳其邁市長上任至113年底累計減債201億元

財劃法修法不公 呼籲中央重視區域平衡

對於近期立法院通過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陳勇勝局長也提出明確立場。他指出,本次修法程序倉促且公式有誤,導致高雄市尚有345億元無法分配。此外,修法大幅調降土地面積權重、提高人口權重,卻忽略了城市的年齡結構、社福支出與產業外部性成本等現實負擔,對高雄極為不公平。

他呼籲立法院應重新檢討修法內容,考量南北發展落差與地方實際需求,建立更公平的分配機制,讓區域發展真正平衡。

陳其邁:穩健理財、照顧民生、永續建設

市府強調,陳其邁市長上任後,一方面嚴守財政紀律、降低債務負擔;另一方面仍積極推動市政建設與公共服務,包括淨零轉型、交通改善、社會福利擴充與青年創業等政策,達成「減債不減服務、穩健中促發展」的施政理念。

高雄市政府表示,未來將持續落實財政紀律與創新治理,讓高雄在經濟轉型與城市再造的道路上,穩健邁向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