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委會
中華新聞報/綜合報導
為深化我國海洋教育與科學素養向下扎根,海洋委員會(Ocean Affairs Council, OAC)今(114)年正式啟動「補助海洋素養入校教學推廣計畫」,鼓勵各縣市成立海洋素養教師社群,透過專業共備、觀課議課與教學實踐,讓學生在實作體驗中培養觀察力、解釋力與批判思考能力。
圖說 : 新北市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中心,以及新北市海洋素養種子教師社群「114學年度戶外及海洋教育市級公開授課」活動大合照
新北市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中心攜手新北市海洋素養種子教師社群,於10月22日舉辦「114學年度戶外及海洋教育市級公開授課」,以科學實作為核心,引導學生化身「小小科學家」動手探索「大洋食物網」的奧秘。現場共有10位種子教師與25位學生共同參與,展現海洋素養教育入校推廣的具體成果。
「建構海洋素養典範國家」計畫推動 管碧玲主委:以教育厚植國家永續力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指出,海洋孕育萬物,亦是人類生活與文化的重要根基。海委會致力讓師生與國人理解「人與海共生共榮」的價值,今年起推動為期四年的中長程計畫「建構海洋素養典範國家及海洋產業人才升級計畫」,總經費達新臺幣3億9,400萬元。
該計畫聚焦教育扎根與人才培育,透過培訓教師、引進國際教材與建立示範學校,培養學生對海洋的理解與責任感,並朝「人海永續共融」的目標邁進。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04校次參與海洋素養入校推廣,補助金額超過1,265萬元,顯示政策已成功推動海洋教育深入校園、擴大實踐層面。
圖說 : 學生熱情參與並完成「大洋食物網」模型,有效提升學生海洋生態系的初步理解與探究精神
新北市中港國小公開授課 OSS教材引領學生探索海洋食物網
公開授課由新北市中港國民小學承辦,以海委會國家海洋研究院自美國引進的「海洋科學序列(Ocean Science Sequence, OSS)」教材為基礎,選用適合三至五年級(G3–G5)學生的第2.7單元「大洋食物網(Open Ocean Food Web)」。
課程規劃兩節課、共90分鐘,以「做中學」的方式結合理論與實驗。教師以生活化提問導入課題,讓學生先認識「海洋棲息地」與「掠食關係」,再動手繪製海洋動植物間的食物鏈箭頭,進一步建構完整的大洋食物網模型。
學生透過操作與觀察紀錄,歸納出能量流動的概念,並於小組討論中發表見解,展現「以證據說話」的科學精神。這種以實證探究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與邏輯推理能力,讓海洋知識從課本走進真實世界。
共備社群助教師成長 觀課議課深化海洋教育實踐
在現場觀課的除學生外,還有來自新北市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中心與海洋素養教師社群的10位教師,他們共同進行觀課與回饋討論,交流如何將OSS教材與在地教學情境融合。
課程結束後,教師們展開議課座談,針對課程亮點、學生反應與改進方向提出具體建議。
多位教師表示:「感謝海委會引進OSS教材,讓海洋教育更具操作性與啟發性。」他們認為,透過公開觀課不僅能提升教學技巧,也能汲取他校經驗,並結合地方海洋議題,如海洋污染、氣候變遷與漁業永續,深化學生的環境關懷與行動力。
海委會:從知識傳授到行動實踐 打造永續海洋教育典範
海洋委員會強調,海洋素養教育的推動不是一次性活動,而是要逐步建構可持續運作的系統性體制。
透過教師社群的共學共備,讓海洋教育成為一種「持續深化」的學習過程。
未來,海委會將持續結合各級學校與地方政府資源,推廣公開授課、觀課與議課活動,建立長期運作的教育推廣機制,培養更多具備跨域整合、科學探究與環境倫理的教師與學生,讓海洋素養成為全民共識,實現「海洋典範國家、永續共融社會」的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