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立中山大學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隨著地球生態環境面臨嚴峻挑戰,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正需要重新省思。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攜手沐雨鍾林正念教育學苑,於10月底共同舉辦兩場《小宇宙與大自然的約會》生態身心靈系列工作坊,以「從心出發」為核心,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內在發展目標(IDGs)的精神,帶領學員透過正念覺察重新連結自然,體驗人與環境共生的深層意涵。
人體如宇宙縮影 從覺察啟動永續意識
中山大學氣膠科研中心主任王家蓁指出,許多破壞地球生態的行為,往往源於人們缺乏對自身與環境連結的覺知。「人體其實就像一個小宇宙,隨時與自然界的光線、聲音、化學物質互動。」王家蓁強調,現代社會雖高度發展,但人們逐漸忽略內在與大自然的共生關係,因此透過正念教育與科學引導,重新建立「天人合一」的共感意識,是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的重要契機。
音樂療癒 × 森林靜心 喚醒內在與自然的共振
本次系列活動由中山大學氣膠科研中心旗下的AeroMUSIC國際共學群主辦,並結合長期推動綠色生活與生態教育的沐雨鍾林生態心靈休閒農場共同策劃。該農場曾多次獲得屏東縣「優良友善環境首獎」及「環保永續經營獎」,在地方生態教育推廣上深具代表性。
兩場工作坊課程分別以音樂療癒與森林正念為主軸,帶領參與者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五感體驗,探索自我與自然的緊密連結。課程設計融合IDGs中的關鍵內在能力,包括自我覺察、臨在當下、感恩共感與連結感,讓參與者以更深層的心靈體驗,體會永續的真正意涵。
李一荷:正念是通往永續的「心靈橋樑」
中山大學氣膠科研中心特約IDG講師李一荷,同時為沐雨鍾林正念教育學苑創辦人,她在課程中強調:「正念(Mindfulness)是一種對內在的覺察與接納,讓人能以不評判的態度觀照自己的身心狀態,進而察覺與世界的互動。」
李一荷指出,工作坊透過靜心冥想、呼吸練習、身體掃描、瑜伽伸展、正念行走、正念飲食與自然探索等活動,引導學員與「內在小宇宙」對話,並與外在大自然頻率共振。她說:「當人能夠體會自身與萬物一體的關係,自然會願意以行動守護地球的永續未來。」
從內在出發 讓永續教育深入生活
王家蓁表示,中山大學氣膠科研中心將持續推動跨領域的永續教育行動,結合科學研究、藝術創新與心靈覺察,深化社會大眾對環境議題的理解與行動力。透過「小宇宙與大自然的約會」系列活動,盼能啟發更多人從心出發、由內而外實踐永續精神,讓科技與人文攜手,打造共融共生的地球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