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陳其邁:防災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中山大學「神隊友」展掀全民共學熱潮

圖/國立中山大學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極端氣候與突發災害已成全球日常,「韌性城市」成為當代治理關鍵詞。面對地震、暴雨、火災與人為事故頻傳,防災早已不只是政府或救援單位的工作,而是全民共同的生活能力。為讓防災觀念更貼近市民生活,國立中山大學USR「城市共事館」計畫攜手台灣福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AIT Kaohsiung)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即日起至11月23日在高雄駁二蓬萊B6倉庫推出大型互動展覽「解鎖!防災神隊友」,以信仰文化、職業角色與遊戲互動,引導民眾發掘生活中潛藏的「防災神隊友」。
新聞圖片

圖說 : 高雄市長陳其邁(中)在手作區製作象徵守護的「防災掛牌」

林生祥開唱揭幕 音樂喚起全民防災共感

開幕式邀請到關懷環境議題的金曲、金音、金鐘三金得主林生祥,以音樂訴說常民在災害中的韌性故事,唱出面對風雨仍堅持生活的信念,令人動容。

現場由中山大學USR協同主持人王御風副教授與策展人林芮君率領社會學系學生防災導覽團,親自為貴賓導覽解說展覽理念。展區以互動遊戲為主軸,打造宛如「防災迷宮」的體驗空間:

在居家場景中尋找潛藏風險

在故事探索中理解災後重建艱辛

在手作區製作象徵守護的「防災掛牌」

每項任務都以遊戲化設計結合教育意涵,讓參觀民眾在歡笑中學習如何成為「他人與自己的神隊友」。
新聞圖片

圖說 : 國立中山大學USR「城市共事館」計畫攜手台灣福興、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AIT Kaohsiung)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即日起至11月23日在高雄駁二蓬萊B6倉庫推出大型互動展覽「解鎖!防災神隊友」

李志鵬校長:中山從學習到行動 防災是人文關懷的延伸

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表示,中山大學長年透過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計畫落實「從學習到行動」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具體社會實踐。此次展覽結合台灣福興工業的企業資源與AIT高雄分處的國際夥伴關係,展現跨界合作的力量。

李志鵬校長強調:「中山不只是研究防災,我們更關心災難中的人。」這句話也呼應了中山長年對地方議題的深度研究,從後勁溪污染、氣爆事件、城中城大火到颱風災害,師生團隊不僅研究問題,更參與社會修復與公共對話。
新聞圖片

圖說 : 國立中山大學即日起在高雄駁二蓬萊B6倉庫推出大型互動展覽「解鎖!防災神隊友」活動。高雄市長陳其邁(左五)、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右五)、台灣福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文化長林宜錚(右四)與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外交部雲嘉南辦事處、消防局、警察局、旗津醫院、哨船里、中山大學社創所等單位代表合影

AIT高雄分處:以文化外交推動防災教育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AIT Kaohsiung)指出,透過文化與教育的公共外交活動,AIT長期與南台灣各大專院校合作,促進美國與地方社會的友誼與理解。此次與中山大學共同推展防災教育,象徵國際社會對「高韌性社會」的共同承諾。

AIT高雄分處代表表示:「青年世代與社區的共同參與,是強化防災意識最有力的方式。希望透過這場展覽,讓全民都能提升防災能力,建立互信與合作的社會網絡。」

福興工業展現ESG精神 企業成為城市防災神隊友

高雄在地企業台灣福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門控系統」聞名國際,同時長期投入ESG永續發展。該公司文化長林宜錚指出:「防災不是危機當下的反應,而是平日的準備與連結。」

福興深耕高雄超過60年,不僅支持地方藝文活動與教育資源,更積極推動校園公益換鎖、關懷移工安全與心理健康,展現企業作為城市後盾的責任感。

陳其邁:城市韌性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合作

高雄市長陳其邁於開幕儀式中致詞指出,高雄長期面臨颱風、強降雨與地震等天然挑戰,市府積極推動「智慧防災與氣候調適計畫」,強化城市基礎建設與社區共備機制,落實災前預警、災中應變與災後復原的完整防護網。

他肯定中山大學在防災教育上的努力,讓青年學子成為城市韌性推手。陳其邁強調:「城市的韌性,不只是基礎建設,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這場展覽讓防災變得可親、可學、可行,展現了高雄作為韌性城市的最佳典範。」

策展人林芮君:防災共學 讓信仰與行動同行

本展策展人林芮君表示,「解鎖!防災神隊友」以「社區共備、共學、共創」為核心精神,從神明信仰出發結合現代防災角色,運用遊戲設計與互動裝置,讓觀眾從體驗中感受「防災力」其實源自社會連結與信任。

她強調:「展覽不只是展示,而是一場全民防災的社會實驗。希望每一位觀眾走出展場時,都能更理解──自己就是那位能改變社區命運的神隊友。」

展覽資訊

展覽地點:高雄駁二蓬萊B6倉庫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3日

開放時間:每日10:00–18:00

免費入場,歡迎民眾踴躍參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