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委會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為推動台灣海洋治理邁向新階段,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昨(6)日出席行政院第3977次院會,向行政院內閣全體成員及六都首長致贈最新版《2025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
管碧玲主委在院會開始前特別說明此次白皮書的編修特色與跨部會合作成果,並感謝行政院長卓榮泰及各部會對海洋政策的高度支持。卓院長則肯定白皮書能為國人帶來新的政策視野,並親自介紹海委會以環保理念製作的「黑琵永續鋼筆」,象徵永續與創新並行的精神。
依據《海洋基本法》定期修訂 凝聚19部會共識打造藍色國家戰略
管碧玲指出,根據《海洋基本法》規定,政府須依據施政績效及國內外情勢變化,定期檢討與修正海洋政策白皮書內容。
自2023年底啟動編修作業以來,海委會組成專案小組,與國內學者專家共同研擬,歷經15場分組會議、2場專家諮詢會議、1場跨機關研商會議及5次部會函文,最終凝聚19個中央部會共同參與意見,於2025年9月4日經行政院正式核定通過。
新版白皮書提出「安全海洋、永續海洋、共榮海洋」三大政策目標,作為未來推動台灣海洋政策的總體藍圖與跨部會行動指南,強調中央與地方、公私部門協作的重要性。
三大目標、66項策略、250項措施 落實跨部會合作行動綱領
管碧玲主委進一步說明,白皮書內容共整合66項策略、250項具體措施,涵蓋海洋安全、產業永續、環境治理、生態保育及國際合作等面向。
每項措施均明確指定執行機關,並由海委會負責統籌追蹤與成果管考,以確保政策落實與資源分配效益。
她並特別感謝政務委員馬永成的跨部會協調,以及行政院交通環境資源處在幕僚支援上的協助,讓政策研擬更趨完善、協作更具效率。
黑琵永續鋼筆與魟魚擦手巾 傳遞環保與海洋教育理念
為呼應永續與海洋教育精神,海委會特別設計兩項環保宣導品:
「黑琵永續鋼筆」:以黑面琵鷺為靈感,筆身採回收塑膠再製,筆蓋造型仿黑琵鳥喙,外包裝使用再生紙漿製成,象徵書寫時為地球留下一筆美善。
「魟魚擦手巾」:全數以回收海洋廢棄物為原料再製,強調循環利用與環境教育並重。
卓榮泰院長在院會中也特別展示並肯定此創意,稱讚海委會以創新方式將政策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推動海廢再生聯盟 打造印太區域海洋治理平台
管碧玲主委表示,海委會近年已整合71家海洋廢棄物廠商成立「海廢再生聯盟」,推動海洋資源再生利用。
該聯盟不僅促進產業循環經濟,更在行政院支持下,正積極籌建印太區域海廢治理平台,透過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將台灣的海洋永續經驗推向國際舞台。
白皮書象徵台灣海洋責任 共築永續藍色國度
海委會表示,《2025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不僅是施政方針,更是台灣對全球海洋永續的承諾。
海洋政策的推動,是跨部會共同的國家工程,未來將持續透過中央與地方協力,讓政策藍圖化為具體成果。
管碧玲強調:「海洋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我們要讓每一項政策都能為後代留下更潔淨、更永續的藍色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