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台北報導
明末清初詩人屈大均有詩云:「立冬前未冷,已是放梅時。一朵開方半,人從定裏知。」《當代法律》雜誌於2025年11月10日正式推出第47期新刊,本期特別以「穩定幣風暴來襲,金融業及企業如何因應」為主題,深入剖析數位金融時代下的法律監理挑戰與產業轉型契機。刊物延續其專業法律觀點與學術深度,邀請多位學者專家與金融界代表,共同探討穩定幣(Stablecoin)對台灣與國際金融體系的衝擊與啟示。編輯部提醒讀者關心自身健康,同時期許《當代法律》在漸寒的初冬時節,仍能持續為讀者送上最溫熱的法律思考與產業洞察。
穩定幣成全球監理焦點 法律風險與金融穩定並行
近年來,伴隨區塊鏈與數位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穩定幣以法幣或資產作為定錨,原被寄望能降低加密貨幣價格波動。然而,自TerraUSD崩盤事件引發市場震盪後,穩定幣潛藏的金融風險、消費者保護與監理漏洞逐漸浮現。各國監管機構相繼強化監理,穩定幣遂成為國際金融監理與法制建構的重要議題。
在台灣,相關法規尚處於逐步發展階段,但金融機構與企業已積極評估其應用潛力,包括跨境支付、數位資金管理、虛擬交易結算等領域。如何在創新與風險之間取得平衡,已成為企業與金融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權威學者齊聚論道 專題剖析「穩定幣風暴」下的法制挑戰
本期《當代法律》邀請多位重量級專家共同撰稿,從國外的監理政策、金融制度與企業策略三大面向解析穩定幣議題:
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王志誠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賴建宇副研究員共同撰文〈穩定幣之風潮、監理策略及企業因應之道〉,分析國際監管趨勢與台灣監理框架建立方向。
台大經濟系林建甫名譽教授以〈穩定幣風暴來襲,金融業及企業如何因應〉一文,深入剖析穩定幣對貨幣政策及企業資金運作的潛在影響。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張凱君所長以〈穩定幣風暴來襲,金融業「穩」中求變〉為題,探討金融業如何於政策框架下維持穩健發展。
台新新光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博士撰文〈穩定幣趨勢與對台灣金融產業政策的啟示〉,解析穩定幣在貨幣流通與國際競爭中的戰略意義。
萬國法律事務所黃帥升資深合夥律師則以〈穩定幣風暴來襲,金融業及企業如何因應〉為題,提出法律制度面與企業治理的風險控管建議。
中銀法律事務所馮昌國合夥律師與陳柔安實習律師合著〈初探台幣穩定幣之數位金融主權戰略價值與法律建構〉,首度提出台灣發行「台幣穩定幣」的可行性研究與主權架構分析。
和鼎創投劉奕成副董事長暨總經理、葉柏廷副總經理與章晴威投資經理共同執筆〈穩定幣──重塑全球金融的基石、開創全新未來〉,以投資與創新視角展望全球數位貨幣生態。
以法制為基、以科技為翼 《當代法律》持續深耕新興金融議題
《當代法律》表示,隨著Web3、數位資產與區塊鏈治理快速興起,未來金融市場勢必與科技監理緊密結合。穩定幣的發展不僅影響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政策走向,也牽動企業資金流與跨國法制對接。
本期專題以多維度觀點剖析「穩定幣風暴下的法律挑戰與機會」,盼為政府監理機關、企業與法律實務界提供具前瞻性的思考方向。(圖/當代法律)






